湖北武汉丁家咀战国墓地发掘 湖北武汉丁家咀战国楚墓➛,于2009年4月因修武(汉)咸(宁)城际铁路而发现。2009年5月~6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夏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清理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2座💁🏿♀️,这是武汉地区乃至鄂东南地区首次发现这样规模较大的战国楚墓🚣🏽,对研究本地区楚文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墓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丁家咀湾北部约470米处丁家垴岗地的南坡中部,正在修建的武咸城际铁路恰好从墓地上由北向南穿过🤵🏼♀️,并且破坏了两座墓葬上部的土圹结构👨🏽🌾。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M1(北)、M2(南)、均坐西朝东(方向84度),平面呈“凸”字形,墓道朝东,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墓并穴,间距6.5米🛐🤵,东、西错位3.9米,是一处同冢异穴的夫妻墓葬💃🏽👺。 M1现存墓坑口长6.4米👒、宽4.5米⏰、墓道残长3.3米;M2现存墓坑口长7.2米🔳、宽5.5米、墓道残长4米🫶。墓坑口大底小,呈斗形状,坑壁十分规整🏦🧝🏽,壁面有一极薄的青膏泥涂抹层🤹🏻♀️,十分考究🧑🏻🔧。墓地距现地表深10.3米。 M1与M2墓内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椁室有大小之别,椁室各用了长条形方椁板38块✋🏿,椁室外有一层厚近60厘米的青膏泥包裹🛸,青膏泥外层是棕褐色五花填土层🤹♂️。M1椁室分二箱一室(南箱🫱🏼👨🏽,西箱,棺室);M2椁室为四箱一室(东箱👩🏻🔬,南箱💄,西箱🏋🏼♂️,北箱👵,棺室)。均有外棺与内棺。外棺为长方形棺,做工简陋👱🏽♀️™️,内棺为弧顶悬棺,外面涂黑漆,内涂红漆,保存十分完好🧗,棺内墓主人尸骨无存,仅M1棺内出有几根发丝。M1的西箱有一陪棺,但棺较长狭窄,棺内尸骨也腐烂无存,在陪棺内清理出一件夹砂的双耳陶罐及木梳🤱🏿🌭、筒形竹杯等遗物🎃。 这两座墓葬共出土随葬品155件,分陶器、漆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大部分均保存较好,只是陶器遭到一定损坏,其中陶器有鼎🫄🏽🤸♂️、敦、钫、壶🧟、簠、炉、罐、匜🧛🏻、缶☁️、瓮、豆🧑🏻🌾、勺;漆木器有镇墓兽🕖、豆、方盒🖐🏻、几、案🤘🏽、伞、勺、梳、槌🙋🏿♀️、鼓、虎座鸟架鼓、耳杯、鹿、伞柄、兵器竿、盾柄;竹器有竹简、竹筒✨、竹笥㊗️、竹席🙏🏽;铜器有青铜盖🥫、盖弓帽、马衔、扣件🕞、箭镞💟、铜饰件;玉器仅M1出土一件玉璧🏙。尤其是漆木器表面的彩绘十分清晰,色彩鲜艳,纹饰优美👩🏼🍳,个别漆木器还有金粉描绘👨🏽✈️。青铜箭镞,马衔🚶♂️➡️,扣件等遗物仅在M1墓中出土,M2中未见此类遗物🍁,由此推测M1墓主人应为男性。 特别值得关注的应是M1🚵🏿♂️、M2中均出土有竹简🔆,均不同程度炭化🤑,残损🩸。其中M2的第三块椁板(由东向西排列)中部出土近10片竹简🫣,其竹简每片长约30厘米、宽0.8厘米💨、厚0.1厘米🧜🏻♀️,竹简出土时为二片一合,其中一片上书写有红色的彩绘文字🦶🏼,清晰可辨,文字由上向下书写💅🏻。竹简文字正在请有关文字专家解读📟。这是武汉地区首次发现有字楚简,填补武汉此段历史空白🕵🏽♀️,它对我国古文字学的研究以及考证墓主人的身份、年代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发掘单位🧽: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夏区文物管理所 执笔:刘治云)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