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文本版

    [复制链接]
    20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5 | 只看该作者

      198🦨、殷墟甲骨文简述

      孟世凯著。1930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一、为什么叫甲骨文;二、甲骨文的发现、私掘和外流;三🕵🏼‍♂️🧑🏽‍🎨、甲骨文研究的概况,分:1928年前的三十年为甲骨文研究的初步阶段🚴🏿‍♀️,1928一1949年为开始全面研究的阶段🙇🏻‍♀️🧓🏼,1949年以后的三十年为研究的发展阶段;四、甲骨文中反映的阶级关系五、甲骨文中反映的农业和畜牧业🔆;六🤚🏼、甲骨文中反映的田猎;七🪂、甲骨文中反映的气象;八、甲骨文反映的天文和历法;九、甲骨文中反映的疾病🙋🏿‍♀️;十,结束语;十一🧜🏼‍♂️,附录:1👨🏿、各家(董作宾🧬、岛邦男、陈梦家🏸、贝冢茂树、饶宗颐)所定甲骨文卜辞贞人时期表:2☂️、甲骨文论著简目(正文中引述的不重列)👩🏻‍⚕️。

      本书概括地介绍了殷墟甲骨文发现、研究的情况,并对商代历史作了简述🙍🏽‍♀️。尤其是对甲骨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殷代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分析👰🏼‍♂️🧜🏽‍♀️。本书深入浅出,文图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甲骨文知识,是初学者的入门书。

    20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5 | 只看该作者

      199🍷、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

      王宇信著。198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胡厚宣序,李学勤序👩🏽‍🚒,前言,正文和后记,附录↙️、图版。

      正文分八章。第一章,建国前五十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的回顾(1899—1949年)🚵🏿‍♂️;第二章,建国以来的甲骨文发现和著录⛵️🤗;第三章,建国以来的甲骨文研究;第四章🥡👩🏿,建国以来的甲骨文研究和考古学;第五章,建国以来骨甲骨文研究和历史学🚶🏻‍♂️;第六章建国以来的甲骨文研究和古代科学技术👩🏽‍🦱;第七章🎹,郭沫若对甲骨文研究的卓越贡献;第八章,三十年甲骨学的进展与我国甲骨文研究的展望。

      附录有🚻📠:一、甲骨文主要著录及其通用的简称𓀝;二,建国以来甲骨文编年论著简目·🦵🏻,1949—1979年9月)🛀🏻:三,建国以来甲骨文作者论著简目。

      最后为图版十六幅。

      本书主要宗旨是为了概要地介绍建国三十年,我国学者在以马列主义指导研究甲骨文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也是作为甲骨文发现八十周年的纪念。书中较全面、系统而扼地介绍了三十年来甲骨文发现、研究的主要成就🏫。在一些专题问题的论述上,概括性较强⇢,而且深入浅出。对研究成果不但分门别类的概述,而且还提出了甲骨学今后研究的设想🍭。作者尽量收集有关论著材料广征博引。在每章节后,都附有引文出处。

      另外👨🏻‍💼,本书作者还尽量利用考古学材料,与甲骨学互相印证使读者加深了解殷墟考古学在甲骨文和商史研究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书后附的三个目录索引,便于读者查检💆。

      但本书也有不足之处,如:论述一些问题时⟹,有时前后重复出现⏸;有的章下👨🏿‍⚕️🌽,分节过细👩‍🦲,重点不够突出。

      总之💇‍♂️,本书可说是对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主要成就的一个系统的概括性的总结👸🏻,对读者了解和研究甲骨文、古代史🙋🏽、考古学及科技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本书的评论有:晓甲:《介绍“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载于1982年《考古》第五期🔢。

    20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5 | 只看该作者

      200、《古文字研究论文集》

      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辑。1982年5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抄写影印🚰,十六开本,一册。

      该论文集是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全书434贡🏌🏼‍♀️❄️。共收论文十八篇🤘🏻。除了张政烺《王臣簠释文》、李学勘《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选释》、伍仕谦《白公父簋铭文考释》及黄奇逸的《石鼓文年代及相关诸问题》等四篇外,其余十四篇
    文章,内容都是探讨商周甲骨文的。

      其中考释殷代甲骨文方面的有胡厚宣《重论余一人问题》、川大古文学研究室字典编写组《甲骨文一字多形问题》🔠👋🏿,伍仕谦《甲骨文考释六则》🕵🏻、张勋燎《论七·十》、常正光《辰为商星解》与《殷历考辨》、陈复澄《释大·夫·天》彭裕商《卜辞的土河岳》,王辉《殷人火祭说》👩🏻‍🦽、方述鑫的《甲骨文口形偏旁释例》⟹、黄奇逸、彭裕商《释小甲》等。

      论述西周甲骨文的有陈全方的《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甲骨文概论》一文,摹写并考释周原甲骨二百余片ℹ️,对探讨西周甲骨文与周初历史提供了重要价值的史料。还有徐中舒的《周原甲骨初论》以及缪文远的《周原甲骨所见诸方国考略》等论文。

      该集特点是有老专家的论说,也有中年研究者的心得🫵,更有一些年青同志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新作,内容广泛🖨。尤其是自七九年陕西周原甲骨出土后,陆续地在一些报刊上作了些介绍或考释👩🏻‍💻,也在学术界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但发表的资料均不完整🙎🏿‍♂️⚫️。该论文集则最先比较全面公布这批甲骨实物资料,这对西周甲骨的综合整理与研究,以及探讨周初历史都是有重要价值的。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6 | 只看该作者

      201、甲骨断代问题

      严一萍著。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1982年八月初版,十六开本🤱🏼,精装一册。

      该书共分八个章节9️⃣,其目录:

      序
      再序
      一、前言
      二、月食所引起的问题👩🏼‍⚕️,
      三🤹🏼、甲骨的异代使用问题,
      四、“上甲廿示”与“用矦屯”,
      五、贞人跨越时代的历代
      六👨🏿‍🌾、贞人扶的书体🍩,
      七、相同称谓的不同时代🐭🤰,
      八、后语。

      作者在该书中关于甲骨断代问题的观点是:基本上从董作宾先生的文武丁复古之说,唯一修正董氏的是,从过去认为是文武丁时代的卜辞里,提出有一部分是武乙的。即在序中所言:“整理的结果◀️,不能不承认董彦堂先生的文武丁说是对的,大陆上盛道的師组早于宾组的说法,根本站不住。唯一修正董先生的是过去认为文武丁时代卜辞里👩🏿‍⚕️,有一部分是武乙的。”另外,就是对“历组卜辞”的时代🏋🏼‍♀️🕸,作者仍主张是属于武乙👧、文丁时代,并在“再序”及“前言”中作了详细的论述💆🏿‍♀️。再者,作者在整理念(按🔬:即贞人扶)的书体时,下了一番工夫,他将所能见到的一一进行摹录,共收一百五十四版,而且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第一类是婉转柔媚华姿肥胖的大字;第二类是刚劲直笔而流于草率的大字🫦;第三类是工整规矩的中型字;第四类是接近子師帚我号等卜辞的小字🤚🏿。

      该书作者一再反复讲要“观其全体”,不要“轻意下判断。其说法是对的,而在行文中亦陷入了仅就卜辞本身的某些条件(称谓、书体、文例)来论述分期问题,同时对他人在学术上的不同看法🎑、不同观点则加以指责,不是以摆事实、讲道理8️⃣,心平气和探讨学术上的问题。如严氏在书中对《屯南》甲骨出土的地层情况🧑🏿‍⚕️,他既没“观其全体”,就大加指责“错了”,而他所指的《屯南》地层错的地方🧘🥷🏿,正是他不了解田野考古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早期的遗物,可以出在晚期地层中。而晚期的遗物🧺,决不能出在早期地层中。以上两点,也可说是本书不足之处。

    20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6 | 只看该作者

      202、甲骨探史录

      胡厚宣等著。1982年9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抄写影印本🤹🏼‍♀️,三十二开本👲🏽,一册😔。

      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一部分同志在研究古文字学,尤其在研究甲骨学方面的成果。本书除尹达写的《前言》和书后附录的《引用甲骨卜辞著作简称(或拓片)目录》及《编后记》外🤸🏻‍♀️,共收辑十四篇文章,计四百九十四页,约二十一万字。在这十四篇文章中,涉及的方面较广,其中有👮🏿‍♂️:

      为悼念郭老📧🫳🏿,胡厚宣写的《郭沫若同志在甲骨学上的巨大贡献》一文🧙‍♀️。

      在文字考释方面张政烺的《殷虚甲骨文羡字说》、胡厚宣的《甲骨文唬字说》等文。

      在探讨甲骨文分期断代等方面的有李学勤的《小屯丙组基址与扶卜辞》💇、王宇信的《甲骨文贞人“专”时代的审定》和谢济的《试论历组卜辞的分期》等文章😿。

      在讨论商氏祭祀及军旅编制等制度方面的有罗琨的《商代人祭及相关问题》、张永山的《论商代的“众人”》和杨升南的《略论商代的军队》及寒峰的《甲骨文所见的商代军制数则》。其他方面的文章有彭邦炯的《卜辞“作邑”推测》,王贵民的《说御史》及王宇信、杨宝成的《殷虚象坑和“殷人服象”的再探讨》等文章。

      该书有如下特点🤽🏻:一是既有张政烺、胡厚宣等老专家的文章,又有大量中青同志的论述;二是为力求论述的问题的根据坚实,论点鲜明👨‍💻,在写作当中彼此交流看法,亦是该书文章中的特色之一🧡👆🏼。

    20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6 | 只看该作者

      203⚠️、甲骨文与殷商史

      胡厚宣主编❓👩‍⚖️。1983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抄写影印,十六开本💴,一册☺️。

      该书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组同志为主,在研究甲骨文方面的一部论文集🥢。

      本书除胡厚宣的《前言》和书后附录的《引用甲骨文著录书目和简称》、简讯《甲骨文选编》在编辑中🧑🏽‍💼🏄‍♀️,及《编后记》外🧕🏿,共收录十三篇论文,计二百八十八页⚈。在这十三篇文章中,内容较广泛,其中有:

      在探讨殷商农业等方面的有张政烺的《殷契劦田解》、孟世凯的《商代田猎性质初探》及昆仑的补白《殷虚卜辞有用羌于农业生产的记载吗》等文章。

      在讨论殷代政治制度🧑🏿‍🍼、臣属关系🚂、职官制度等方面的有李学勤的《释多君多子》🧏、寒峰的《商代“臣”的身份缕析》🧑🏻‍⚖️、张永山《殷契小臣辨正》🧑🏽‍🎨🙌🏽、杨升南的《卜辞所见诸候对商王室的臣属关系》👨🏽‍🦰、王贵民的《就殷虚甲骨文所见试说“司马”职官的起源》等文章🛐。

      关于殷人祭祀制度方面裘锡圭的《说卜辞的焚巫尪与作土龙》、常玉芝的《关于周祭中武乙文丁等的祀序问题》。

      在考释文字与考证方国地理方面的有常弘《释橐和蠡》、罗琨的《“高宗伐鬼方”史绩考辨》。

      还有探讨殷周甲骨文之异同的有肖良琼的《周原卜辞和殷虚卜辞之异初探》

      该书同《甲骨探史录》一样,其特点之一是在论文集中老中专家文章都有🤬;另外之特点是在写作中,彼此交流看法,对某一问题能较深入的探讨🎰。

    20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6 | 只看该作者

      204、说文中之古文字

      商承祚著🍋‍🟩。1983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抄写影印,三十二开本,一册。

      该书内容如作者1981年8月所写的《序》中所指出的:始作于(1937年)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1940年于成都写定。曾连载于《金陵学报》第四卷第二期👷🏿‍♂️、第五卷第二期🚕、第六卷第二期🥿🌉、第十卷第一、二期🥉。现在汇集成册,其考释内容一仍其旧🙆🏼‍♂️,不事更张🛍️,以就正于读者🐼。

      全书的古文考以《说文》次序为准,对每一古文之考证,都先以《说文》如何🫳🏽,随即再以甲骨文👱🏻‍♀️、金文等相比较👈,进行简略考证🫅🏿。对读者,尤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不足之处是该书前面无目录🙏🏽,书后无检字索引,读者查阅不大方便。

    20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6 | 只看该作者

      205、古文字论集(一)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与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1983年11月西安市委党校印刷厂印刷,铅印与抄写影印🪸、十六开本😊,一册。

      该论集是作为《考古与文物》丛刊第2号👦🏿。共收录26篇文章及古文字考释数则和补白一篇。在这些文章中🔫🤘🏼,主要是对铜器铭文的考释。

      其中,对商代甲骨文方面的考释有方述鑫的《殷代闰法小考》陈汉平的《释甲骨文嘉字》🪔🎚,祁庆富的《释鼍》及李零的《为说“引”字释疑》等。

      对周原甲骨文方面的有陈全方的《周原甲骨所见国名补拟》3️⃣、徐锡台的《周原出土卜辞试释》等。

      该论文集内容较丰富。编辑者为避免印刷刻字困难,采取了铅印与抄写影印结合办法,这本是有利于印刷与读者的,但不足处是抄写人书体多种🙅🏽🦴,且有的字体太小🏈,不清楚🧩🐠,给读者带来不便,其效果不够理想🥚。

    20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7 | 只看该作者

      206、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

      温少峰🙌🏻、袁庭栋合著。1983年12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抄写影印本,一册。

      本书是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丛刊》编辑部之丛刊十九号,共三百九十页🥵,三十二万六千字。目录如下:

      前言

      第一章 天文学
      (一)对太阳的祭祀、观察与记录,(二)对月亮的祭祀、观察与记录🦂🫃,(三)恒星和恒星星座的记录,(四)行星的记录(五)结论🧑🏻‍💻。

      第二章历法
      (一)一日内时辰的划分,(二)记时法👐,(三)历法,(四)结论🛑。

      第三章气象学
      (一)日照状况的称呼与观察🎿,(二)水气状况的称呼和观察🧙🏻‍♂️,(三)大气运动的称呼和观察,(四)卜辞中之气象记录😦,(五)结论👳。

      第四章农业
      (一)作物种类🙎🏽‍♂️,(二)土地规划,(三)土地的耕作与整治🍄‍🟫,(四)水利灌溉,(五)种植,(六)田间管理,(七)收获与储藏(八)结论。

      第五章畜牧
      (一)家畜种类📚,(二)畜牧业概况,(三)放牧与舍饲🧖🏿‍♂️👩🏻‍🚀,(四)种畜的选择与幼畜的养育,(五)家畜的阉割去势,(六)家畜外形学的萌芽,(七)结论。

      第六章交通与驿传
      (一)运输工具,(二)道路与桥梁,三🪥、驿传与馆舍,(四)殷代的情报信息传递❎,(五)结论。

      第七章医学
      (一)将和众字的辨识,(二)对疾病状况的描述,(三)疾病之种类,(四)疾病与鬼神,(五)医术与药物💇🏼‍♂️🙆🏻‍♀️,(六)对怀孕👦🏻⛎、分娩的预卜和预产期的确定,(七)结论。

      第八章手工业
      (一)工🫴🏼、司工、多工𓀘💆🏽‍♀️、百工,(二)冶铸,(三)玉石器制作,(四)骨角器制作,(五)酿酒,(六)纺织👨‍🔬,(七)建筑,(八)结论。

      附录:本书引用甲骨著录资料简称表🚱。

      本书是一部带有综述性质的系统研究卜辞所反映的殷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全书引用了一千多条有关科技问题的卜辞材料,并进行了释读,在考释卜辞中,作者大多采用前人之说,但对某些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在叙述中★,作者力图将卜辞材料与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在涉及一些科学技术的专门问题时👱🏼,又力图运用科技史家的研究成果🦾。所以,本书对研究殷代的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对某些卜辞的释读欠妥,下面仅略举数例🧧:如第五章畜牧中👴🏽👥,释“乃”为“奶”认为奶品已是畜牧业中的一项产品;第六章交通与驿传中✡️🪺,释“专”为“传”,作“传舍”之义𓀘:释《戩》98👨🏽‍🏫、“贞🐅:追氏(氐)牛”为以牛车去追赶某人,释“畄”为“腾”🦣,谓传递信息之意🧏🏿;释寸为信,谓“殷代传递音信之信使往来是频繁的”等等。由于对这些卜辞的释读欠妥🥷🏿,以此为基楚的立论就难以成立了🫖。

      对本书的评论有:张明华的《探索殷商物质文明的尝试——喜读〈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读书》🫄🫸🏼。1984年1O期。

    2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7 | 只看该作者

      207、古文字学

      姜亮夫著,姜昆武校。1984年4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本书是1955年教育部委托作者编写大学用的古汉语教材🛀🏿🏕。其女姜昆武校读👲,并对章节作了些调整。本书前面有作者《自序》🧑‍🏭,书后有姜昆武的《校读后记》🚔。目录分四章,各章又分若干节。

      第一章,汉字字形源流🍍。(一)原始文字的传说;(二)绘画是文字的先驱;(三)甲骨金文中的绘画文字;(四)甲骨金文🚵🏼‍♀️;(五)小篆为古文字发展的转折点;(六)楷书为中古以后正字标准🫚🦣。

      第二章,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一)以写实主义为基础;(二)以人本为基础;(三)汉文字的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四)唯物的而非唯心的🗡。

      第三章,汉字结构分析。(一)甲文🛑🧚🏽‍♂️,金文的结构;(二)小篆字形分析;(三)三表六书比较图。

      第四章🪆,古代字书及检字法🧑🏼‍🔧。(一)说文🫸🏿🙎🏽‍♂️;(二)尔雅;(三)广韵🚶🏻‍➡️。

      该书的组织大体分为两大部分,从纵的方面叙述汉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况;又从横的方面剖析汉字发展各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上古汉语文字比较专门化的编著🍉,可供大专院校古汉语课作辅导教材用。对一般读者学习古文字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富达平台网站

    GMT+8, 2025-4-26 16:01 , Processed in 1.0602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