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文本版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3 | 只看该作者

  188、甲骨学

  严一萍著💸。1978年2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十六开本,上、下二册。

  本书的目次有:严氏自作序与再序,正文

  正文分九章🤽🏽‍♀️:第一章,认识甲骨与殷商的疆域。又分为认识甲骨👩🏽‍🎤、殷墟以外卜甲卜骨的发现、殷商的疆域三部分。第二章,甲骨的出土传拓与著录。第三章、辨伪与缀合🗄。第四章,钻凿与占卜。第五章,释字与识字。第六章、通句读与识文例🧍‍♀️。第七章,断代。又分为断代的前提🧛🏿,断代异说的批判,文武丁时代的新证据、贞人、文例与书体之演变🔺,钻凿与断代的关系🧗🏿。第八章,甲骨文字的艺术,第九章,甲骨学前途之展望✈️。

  本书的出版🦙,如作者序中所言:主要是告诉读者甲骨是怎样研究的👩‍🦰;小屯殷嘘甲骨出土、传拓与著录情况;甲骨的辨伪与缀合、钻凿及占卜等情况🧜🏼‍♂️;系统地介绍了甲骨学者必备的基础知识一断代问题。在断代方面🈳,尤其在文武丁时代的卜辞上🐄,作者同意并维护董作宾的“复古”之说,对其他学者的不同观点的予以批驳💇🏽‍♀️🧙🏼。

  本书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并且图文并茂。缺点是对解放后国内甲骨学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注意不够💂‍♂️。又💇🏼,作者对文武丁卜辞的论述也是值得商榷的。

19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3 | 只看该作者

  189🛌🏻、董作宾先生逝世十四周年纪念刊

  董作宾先生逝世十四周年纪念刊编辑委员会编辑🤘🏿。1978年3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一册🚁。

  书前刊有董氏全家及董氏同他人合影之照片🏸,书甲骨文手迹。

  严一萍作序。序中介绍了董氏逝世后的几次纪念活动🌟,同时也介绍了1963年宝鸡出土的西周初年的何尊及小屯西地、南地出土的甲骨和周原出土甲骨的情况。

  纪念刊共收录十九篇文章,其中研究甲骨文的有,丁骕:《重订帝辛征人方日谱》🛅;雷焕章🧝‍♀️⛹🏻‍♂️:《从堂野前钟松归藏到孙壮藏本》♌️;金祥恒🏃🏻‍♀️:《论贞人扶的分期问题》🧘🏼;许进雄:《甲骨的长凿形态示例》;白玉峥:《殷虚第十五次发掘成组卜甲》,严一萍:《我的声明》🧑,着重驳陈楚光的《破殷历谱》一文。

19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3 | 只看该作者

  190、商代史料一中国青铜时代的甲骨文

  [美]大卫·恩·吉德炜著。197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十六开本🟡,一册📷。英文版。

  除前面的图👩🏽‍🦲、表及简称一览表、序言及绪论外,正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商代占卜的方法:论述占卜材料的来源🧛🧗🏻‍♂️、比率及甲骨上施凿钻灼的情况。

  第二章,占卜的刻辞:论述贞人及贞卜组、钻凿灼的特征诸问题。

  第三章,释文:论述一些甲骨学者、论著情况及文法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相对年代的顺序:除了论述董作宾的五期法外,着重介绍了甲骨分期断代的标准(如贞人、称谓、书法等),同时也介绍了考古学的情况(如坑位🤦🏻‍♀️🧽、发掘报告及遗址分布)👌🏼。

  第五章,作为史料来源的卜辞。

  正文后附有五个附录及其图、表。

  本书从占卜方法🙇🏼‍♂️、贞人🐸、分期断代😜、坑位等多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商代的甲骨卜辞。

19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4 | 只看该作者

  191,甲骨上钻凿形态的研究

  许进雄著:1979年3月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三十二开本,一册。

  本书目次包括:自序,第一、二部🏌🏼‍♂️,甲骨插图及照片。

  第一部,甲骨上的钻凿形态。分七章:第一章,序说👩🏽‍🦲;第二章,各期卜辞的概说及钻凿形态的分类👨🏽‍🚀;第三章🏌🏻‍♀️,正常型一单独的长凿🦐🤧;第四章,异常型第一式:圆凿包摄长凿;第五章,异常型第二式🙋🏿‍♂️👨🏼‍🦳:小圆钻🧔🏼‍♂️;第六章👨🏼‍🏭,异常型第三式🚴🏿‍♂️:长凿旁有圆凿;第七章👩🏼‍🎨⬜️,异常型第四式:于骨面施凿。

  第二部👩‍🦯‍➡️,钻凿形态的应用。分五章:第一章👨🏼‍🌾,王族卜辞的归属;第二章,贞人的供职年代🚣🏻‍♀️;第三章,第三期与四期卜辞的区分;第四章,长凿形态与卜问事类;第五章🧗‍♂️,结论✡️。

  上面两部分👨‍🦽‍➡️,先是中文🔤,后是英文全文。第二部之后附有:一💥、引用书目;二、引用卜辞简称表;三、插图引用卜辞出处🏃🏻‍♀️‍➡️,图版解说。

  本书是作者根据1974年获博士学位的论文,再补充新获材料而改写成的。也是作者自1970年以来研究钻凿对卜辞断代的重要性及有关问题的初步总结。

  撰写目的,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说:从钻凿形态观点来讨论王族卜辞的归属时代。作者肯定董作宾甲骨断代研究法👩🏼‍🎨🧑🏻‍🌾、五期说🚣🏼‍♀️、新旧两派等观点👩‍👩‍👧‍👧,通过钻凿形态的研究🟩,论证王族卜辞(即師组)属于文武丁时代🌉🔐;利用钻凿形态的演变及其他断代标准等,以求卜辞在各期中的比较精确时代🐞。

  本书与1972年作者的《卜骨上的钻凿形态》一书有所区别🤾🏼‍♀️:增加了贞人的供职年代、长凿形态与卜问事类🦹🏽‍♀️,而减少了第三期田猎卜辞的确认一节,其他部分的内容大致雷同,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

  总之,作者为研究甲骨上的钻凿形态,收集了许多资料🏰,花费了不少精力,为甲骨分期断代提供了一新的途径。对这一课题还是新的🛌🏻、初步的探索⛹️‍♀️,有不少问题尚需要进一步讨论🔠,也要与其他一些断代标准互相配合,尤其是需要补充田野发掘的新的材料🏌🏻。本书书后附五百零五片甲骨钻凿形态的插图,摹录较细🧙🏻‍♂️,图版解说各期不同的钻凿形态的演变示意图较细致🐰,不足处是缺少一些必要的典型的钻凿形态的拓本。

19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4 | 只看该作者

  192🔒、中国古代再发现

  [日]贝冢茂树著👨‍❤️‍👨。1979年(日本昭和54年)4月🤷🏻‍♂️,日本岩波书店发行,六十四开本,一册。日文版👏。

  本书是作者1978年1O月至1979年3月在大学以《中国古代再发现》为题的讲稿👷🏻‍♀️,根据录音整理而成🧜🏼‍♂️。

  目次包括:前言;第一部🪿,序论:第二部,先史时代🌥:第三部🍿,殷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第四部,西周王朝的兴亡;补注。

  本书的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考古新资料😕,尤其是1949年以后我国各地发掘的有关考古新材料🧙🏼‍♀️,以探索新石器时代及殷周时代的文化发展情况。

  在介绍殷文化中,重点运用甲骨文材料📑💧,论述殷王朝的国家起源🏄🏽、年代诸问题。其中着重介绍了董作宾、陈梦家在甲骨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及其不同之处🙋🏼‍♂️。作者还根据1973年小屯南地发现的甲骨卜辞,进一步阐述了王族卜辞(師组)是属殷代早期的特
点。

  本书第三部殷王朝的成立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是作者《古代殷帝国》一书的深入探讨。如果说《古代殷帝国》是系统地归纳了中日两国学者研究甲骨文的成果,而此书🩳,尤其第三部分🙅🏼⛹🏻‍♀️,则是运用了大量的考古新资料及新出土的甲骨卜辞内容,以探索殷代历史。

  在补注一节中,作者对各部、章内容作了梗概介绍,又编列了引书索引🚶🏻。为读者简要地了解本书内容提供了方便。

19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4 | 只看该作者

  193✖️、甲骨文字释林

  于省吾著。1979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手写影印🐭,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作者序,凡例🦹🏿‍♀️,引用书目的简称,目录☝️。

  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及附录,共收文章一百九十篇。

  上卷释五十三个字或词✍️🦄。这卷是由《双剑够殷契骈枝》三编即1940年、1941年、1943年出版的初编,续编及三编)中的九十篇删订而成。除删订的二篇及删去的四十三篇以外👩‍🦱,共收五十三篇;中卷释六十八个字或词;下卷释六十七个字或词𓀈🧇;附录共二篇。

  因本书非一时所作,故上卷是用文言文所写,中🟢、下卷是用语体文所写。

  中👨🏿‍🍳、下两卷中已发表的文章均在凡例中说明,并注明其发表的年份和刊物名称。

  除所收一百九十篇外,对于旧时不识的一些甲骨文字,还拟加以新的解释的共二十余字🍢。

  正如作者在序中指出的:迄今已发现的甲骨文字约四千五百字左右⌨️,被确认者不足三分之一👋。而作者从事古文字研究四十余年,所新识的,或对已识之写在音读🦸🏻、义训方面纠正旧说之错而提出新解的不到三百🎅。新识的有如🧑🏼‍⚕️:释“三”为“乞”🧔🏽‍♂️,“貟”为“败”,“桑”为“丧”等字。尤其作者关于“独体形声字”的发明🔟,是新的独创见解。

  本书以说明问题为准,力求精简,考释上认真🧖🏻‍♀️、严谨🧜‍♀️,有些说法有其独特见解🥏,在古文字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地位。

1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4 | 只看该作者

  194、古文字研究

  本刊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一种不定期的专门刊载古文字研究的论文集🚥,现已出版十辑。

  第一辑🖕🏽,1979年8月出版,是吉林大学古文字学术讨论会(即1978年11月在长春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古文字讨论会)论文集📟,由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共收三十篇文章,内容包括甲骨、金文🚵、侯马盟书💂🏻‍♀️🦓、战国陶文及玺印文字等✪。其中关于商代甲骨的有十篇🚦:唐兰的《殷虚文字记》、张政娘的《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胡厚宣的《说塁》𓀏、裘锡圭的《说“弜”》🛀、姚孝遂的《契文考释辨正举例》和《商代的俘虏》、林沄的《从武丁时代的几种“子卜辞”试论商代的家族形态》🤦🏿、日本岛邦男的《帝祀》(赵诚译)、日本前川捷三的《介绍著录明义士旧藏甲骨的新刊二书》(刘锐译)、肖楠的《甲骨学论著目录》👨🏽‍🦳👭🏻。关于西周甲骨的有二篇✍🏼:徐锡台的《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所见人名、官名、方国、地名浅释》和《探讨周原甲骨文中有关周初的历法问题》💉。

  第二辑,1981年1月出版🦴,是纪念唐兰先生的专辑,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收唐兰先生未发表过的长篇论文《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手稿🙌🏿。此文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昭王时代铭文五十三篇的考释;下篇是对这五十三篇铭文的综合研究,探讨当时的历史文化。

  第三辑✷,1980年11月出版,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共收十四篇文章🌶,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竹简等。其中关于商代甲骨文的有七篇:于省吾的《释盾》、裘锡圭的《释秘》、李学勤的《关于師组卜辞的一些问题》、肖楠的《论武乙🫷🏿✋🏻、文丁卜辞》🤸🏽‍♀️、张永山、罗琨的《论历组卜辞的时代》、姚孝遂的《殷虚卜辞综类》简评、贾平的《读殷虚文字甲编考释》💅、松丸道雄的《散见于日本各地的甲骨文字》(刘明辉译)。

  第四辑,1980年12月出版,是1979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古文字讨论会论文集之一👨🏿‍🌾,由中山大古文字学研究室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收十三篇文章,内容包括甲骨文、古文字形体结构及其演变➰、关于罗振玉和王国维的评价等。其中关于商代甲骨的八篇🎬:胡厚宣的《商代“家谱刻辞”真伪问题再商榷》🫳🏼、于省吾的《甲骨文“家谱刻辞”真伪辨》🧛、夏渌的《学习古文字散记(二篇)》🙋🏿、裘锡圭的《甲骨文字考释(八篇)》、陈炜湛的《卜辞文法三题》、常玉芝的《说文武帝一兼论商末祭祀制度的变化》、刘宗汉的《释七甲》、陈永正的《释豆》,关于西周甲骨的一篇:李学勤📆、王宇信的《周原卜辞选释》。

  第五辑,1981年1月出版,也是1979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古文字讨论会论文集之一,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十六开,一册。

  本辑收十九篇文章,内容包括铜器铭文的考释、语法🧏‍♀️、韵读汇释,以及石刻、帛书🕙、古玺🤴💭、载书、缪篆文字研究等,侧重于金文和战国文字。

  第六辑,于1981年11月出版*️⃣,是1980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三次古文字讨论会的论文集之一🚴🏿。本辑由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研究室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共收二十三篇研究甲骨的文章。

  一、用甲骨文研究商代历史的有五篇:胡厚宣的《重论“余一人”问题》、姚孝遂的《甲骨刻辞狩猎考》🙋🏿、林沄的《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国联盟》🔦、常正光的《殷历考辨》📘、肖楠的《试论卜辞中的师和旅》。

  二、文字考释八篇💐:张政烺的《释哉》🏟、管燮初的《商周甲骨和青铜器上的卦爻辨识》、胡澱咸的《甲骨文字考释二则》、张亚初的《甲骨金文零释》🏓𓀘、夏渌的《学习古文字随记二则》🫴🏼、邨笛(即肖楠)的《卜辞考释数则》、黄锡全的《甲骨文“坐“字试探》、沈建华的《甲骨文释文二则》。

  三、语法🚉、文例三篇。赵诚的《甲骨文字的二重性及其构形关系》🧛🏽、陈炜湛的《甲骨文异字同形例》🙆🏽‍♂️、日本伊藤道治的《有关语词“叀”的用法问题》⚁。

  四、商代甲骨文的分期、辨伪四篇𓀒:裘锡圭的《论“历组卜辞”的时代》、谢济的《武丁另种类型卜辞分期研究》、于秀卿等的《甲骨的凿钻形态与分期断代研究》😗😕、日本松丸道雄的《甲骨文伪造问题新探》。

  五、西周甲骨研究二篇🧙🏽:徐锡台的《周原卜辞十篇选释及断代》🤵🏻‍♀️、田宜超🤽‍♀️:《王自我枝单篇勿卜》🎦。

  第七辑,1982年6月出版𓀃,也是1980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三次古文字讨论会的论文集之一⚄。由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研究室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辑共收文章二十二篇。内容包括对铜器铭文的考释、对帛书、陶文、石经的考释和研究及对先秦古文字中的语法方面的探讨🤴🏻。

  第八辑,1983年元月出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十六开本📛,一册🤦🏽‍♂️。

  本册共收十四篇文章。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石刻、鸟书等。其中关于商代甲骨文的有六篇:李先登的《孟广慧甲骨选介》‼️、胡振祺的《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收藏的甲骨》、日本松丸道雄的《日本散见甲骨文字搜汇(六)》(刘明辉译)、日本
岛邦男的《卜辞上父母兄子之称谓》(小言译)及《贞人补正》(信斋译)、日本前川捷三的《关于午组卜辞的考察》(

19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4 | 只看该作者

  195、文字源流浅说——释例篇

  康殷著。1979年11月荣宝斋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几点说明;第一章,表现人的文字💻;第二章,表现生产的文字👨🏿‍🏭🧑🏻‍🎤;第三章,表现大自然的文字;第四章🏃‍♂️,表现阶级斗争的文字;第五章🧑🏻‍🏫,表现生活的文字;第六章🚚,其它文字;检字表;后记。

  本书作者在介绍一千多个古文字的发生、构成及其变化,尽量试加示意性配图,同时也找出了一些规律🐝🧔🏿,以帮助读者理解古文字的源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所引旧释🚸,一般以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容庚的《金文编》为主👨‍👩‍👧‍👧。

  不足的是对每字的原形及所引诸家之说,没有注明出处;对每个字没有分期,不便了解该字早晚的变化;有些字的解释亦不免牵强附会。

19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5 | 只看该作者

  196🥥、说文部首——附简释

  康殷著🧑‍🦲。1980年5月荣宝斋出版,十六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前言,正文,附录。

  本书是作者对后汉许慎《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字形的探源🈴、诠释🚶‍➡️。作者提纲挈要地评述了许氏在字形解释和分部等方面的得失。

  本书有部首字形,又有对这些基本篆文来历的扼要阐述,可帮助初学者了解篆文变化的来龙去脉。在简释中,有的是援引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主要还是作者个人的见解。尤其在简释中大量引用了甲骨文、金文等材料,可供参考。

  书后附有作者手写影印的甲骨文、金文及秦汉铭文数篇。

20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2:05 | 只看该作者

  197👨🏼‍🏫、甲骨文史话

  萧艾著。1980年6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三十二开本,一册。

  目次包括🤹‍♀️:一、有字的“龙骨”,二、《铁云藏龟》问世前后,三、罗振玉和甲骨学,四🤶🏿、甲骨文的名称和其他🙇‍♀️,五👨🏿‍🌾、怎样阅读甲骨文🏹,六、孙诒让的《契文举例》,七、王国维及其对甲骨文的贡献🧗,八、甲骨文的流散和外国人研究甲骨文,九🧛🏽📕、郭
沫若与董作宾🧑‍🏭,十、“四堂”外的甲骨文研究专家;十一◽️、谈谈卜辞怀疑论者👩🏻‍🚒,十二🎼、甲骨文的研究方法🚶‍♂️✬,十三🏰、以往的成绩👨🏿‍🌾,十四🧜🏼‍♂️、新的展望。附录一:《甲骨学研究论著要目》(1899~1978年),附录二:甲骨文大事年表。

  本书虽名《甲骨文史话》,但着重介绍的是解放前国内的一些学者研究甲骨文的情况。如对,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及郭沫若、董作宾等在研究甲骨文方面的成就作了简介,但对后来的一些学者,如唐兰、于省吾🏃‍♀️‍➡️、胡厚宜、陈梦家等介绍则非常简单。至于国外的也仅介绍明义士等收集与研究甲骨情况。特别是对解放以后三十多年甲骨文的发现、著录及研究的成果,介绍得很不够🎫。虽然如此,但本书仍是一本便于初学甲骨文者参考的通俗读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富达平台网站

GMT+8, 2025-4-26 16:01 , Processed in 1.0609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