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文本版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6 | 只看该作者

      108、甲骨文字集释

      李孝定著😇。1965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出版👨🏽‍💼,为该所专刊之五十。三十二开本,全八册🧛🏻。又1970年10月再版。

      目次:卷首包括十二项有屈万里序、张秉权序、作者序👗、凡例🤷、目录分正文、补遗、存疑,索引分本书、本书所收诸家异说👨🏻‍🦯、存疑👝,本书引用诸家著述书名简称对照表⚒,后记。正文🫴🏽,第一卷至第十四卷🪁;补遗、存疑和待考各一卷🤵🏽👩🏿‍🏫。

      本书取材🧘🏿,以诸家著录并考释的殷代甲骨文为主𓀖,金文为辅🌻。字的排列按《说文解字》,正文分十四卷。每字之下于眉端首列篆文,次举甲骨文之异体。对诸家的考释🧑🏼‍🍼,尽可能一一注明书名、卷页及出处,最后加著者按语🪝。

      所收的甲骨文诸字🏄🏼‍♂️,如又见于金文,则在按语中指出金文原形与出处(此部分是按容庚的《金文编》所录)。

      本书所收的甲骨文字皆据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及金祥恒的《续甲骨文编》所辑👰‍♀️🚵🏿‍♀️。在每一甲骨文字下面分别注书名、卷页,以备查找。

      书名皆用简称,如《甲》(《殷虚文字甲编》入《铁》(《铁云藏龟》)等🐻。辑录诸家论述力求详尽🤹🏿,故多录其全文。在原文过长或与甲骨文无关者,则加以删节,以“中略”、“下略”表示。

      卷首中目录一编中,分正文、重文及《说文》所无三类✍🏻,均以大字标出,并以不同符号表示,便于查检。正文概为《说文》所有之字🏌🏽‍♀️。

      三种索引,皆以字的笔画为序,每字之下,均注出卷、页数。

      引用的诸家著述书名简称表,内容包括著者(姓氏以笔画为序)💂🏻‍♀️、书名、简称、成书年月及备考🦸🏿‍♂️。

      总之,此书所收的材料丰富,引各家之说也颇详细。在按语中,对各家作出评价,间或提出新的看法,对初学甲骨文和从事甲骨文研究工作者,是一部较好的工具书。

      不足之处是,有些字收集各家之说不全,引各家论述时常有错漏🍨、丢句等,核对不严。

      又🏃🏻‍♀️,岛邦男的《殷虚卜辞综类》(1970年增订版)中,将《集释》所收甲骨文各字的页数附于该书的甲骨文字之下,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6 | 只看该作者

      109、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

      郭沫若著☪️。载《考古》1972年策二期。

      本文是著述1971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小屯西地发掘所获的一堆完整的牛胛骨卜骨,共二十一版🔄,其中有刻辞的十版。

      文章内容包括:一👴🏼🉑、卜骨出土情况的报告;二👒、卜用三骨的启示;三↩️、刻辞的考释;四👨🏼‍⚕️、牛胛骨的年代𓀖;追记:(一)关于“卜用三骨”的佐证🦣,(二)补充吴字的刻辞四例🔻👴🏼。

      本文首先按田野发掘记录🧑🏻‍🦰,介绍了卜骨出土情况。由于卜骨骨臼大多东向🔬🐒,卜骨又分为三组📧:即西南一组三版,东南一组六版👊,北面一组十二版🚶🏻‍♀️‍➡️。三🧗🏿‍♂️、六、十二、是以三为他们的公约数🧒。作者1933年在《卜辞通篡》中曾提出:“疑古人以三龟为一习,每卜用三龟……”,现在认为小屯西地的这二十一版卜骨🔫,由出土实物得以证明1933年的揣测:即卜骨或卜龟是以三版为一组🧑🏿‍🌾,一次卜用三龟或三骨,卜毕后储存。

      本文就四版刻辞卜骨作了考释♿️。其年代作者订为是武丁时代的遗物。

      后面的二则追记,是胡厚宣提供的材料,作者加了按语📩。

      上述这批卜骨🫅🏽ℹ️,已收录在《小屯南地甲骨》(上册)图版中的附图1~1O中🙅🏻‍♂️。

      另外🏭,裘锡圭在《考古》1972年第五期发表的《读“安阳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一文,对这批卜骨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是武乙、文丁时代的“非王卜辞”🎎,《小屯南地甲骨》释文中同意裘的看法👩🏻‍✈️。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6 | 只看该作者

      110👨‍🦲、临淄孙氏旧藏甲骨文字考辩

      胡厚宣著。载《文物》1973年第九期。

      文章分四部分:

      一、介绍临淄孙氏(文澜)所藏甲骨的来龙去脉▪️。即白瑞华从方法敛的《甲骨卜辞》手稿四二三页甲骨摹本中👩🏻‍🚀👣,选印了三部书,一部为《甲骨卜辞七集》🕺👊🏼,收录甲骨文字,共有七部分↗️,五百二十七片🧑‍🎨➛,其中第六部分是方氏临摹孙氏所藏的甲骨文字。

      二🤹‍♀️、介绍从1937年至1956年间,甲骨学界对这批甲骨是否真品的各种看法。

      三、作者根据原甲骨实物🥄,认为孙氏所藏的甲骨文字全部为真品🪱,并详细叙述了这批甲骨被著录及现存的情况。

      四、考释部分,由于方氏所摹不准确🖕🏿,甚至有错摹之处🧏🏿,作者按原甲骨实物及拓本,将《甲骨卜辞七集》中《孙氏所藏甲骨文字》所著录的十四片甲骨🧑🏿‍🚀,依次考释。在考释中,注明甲或骨的质料、时代🧏🏻、内容及已著录的情况,又分别指出方氏摹本或拓片所漏掉之处,还将这批甲骨现存情况一一标明⛓。

      附有原十四片甲骨的拓本(包括背文在内)共十八片。

      由于作者将这批甲骨来龙去脉介绍较清楚,并对原摹本或拓本错误之处一一纠正🧕🏽,使读者了解和研究这批甲骨比较便利。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7 | 只看该作者

      111、明义士收藏甲骨释文篇🥍。

      许进雄著,香港中文大学协助编校。1977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出版,一册。

      本书是将《明义士所藏甲骨文字》一书中收录的三千一百七十六片甲骨💃🏽,按原书编号次序⚡️👲🏿,逐版用中文释文。书中的序说至附录等👮🏻‍♂️,皆是先英文0️⃣,后中文。

      目次包括8️⃣🛌🏿:序说,凡例,引用甲骨书目简称表,附录🚣🏿‍♀️,释文🧻,图版。

      附录三部分🪸:一、关于断代分期🖊,二📪、关于五种祭祀,三、关于田猎卜辞。

      图版共收录可缀合的甲骨二十九片,其中十六片为拓本,十二片为摹本。

      本书关于甲骨断代分期,着重从凿钻形态来辨别卜辞的时代,认为第一🆕、四期及第三、四期的划分,贞人供职年代有超过数代等问题,均可从凿钻形态上找其依据。其分期是按董作宾氏的五期说,而且也同意董氏关于文武丁“复古”说🎙。

      在关于田猎卜辞部分🙍🏿‍♀️,对松丸道雄《关于殷虚卜辞中的田猎地》一文中殷王田猎范围提出不同看法,并对殷代后期的田与“过”的行为区分提出了自己见解🪠。

      关于五种祭祀部分🧝🏽,主要对第五期的五种祭祀问题作了概括叙述🙅🏼‍♂️。

      释文:除按原书顺序,用中文逐版释文外🥪,其特点是,凡辞意完整或可知的卜辞🧑‍🎄,皆用白话解说于后👩🏿‍💻。字的隶定🌗👨🏽‍🏭,主要按李孝定的《集释》🙇🏼‍♂️,其辞例按岛邦男的《综类》👉。对每片一的凿钻形态、特征等,着重地详细描述。

      本书不足处是没有索引,不便查检;释文中对凿钻形态的描写过于繁琐🫃🏻。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7 | 只看该作者

      112🤹🏼、释流散到德国的一片卜辞

      胡厚宣著。载《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二期🔒。

      此骨拓本,原为胡氏所藏🪱,未著录过😥。179年11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张光裕给胡氏信称:1978年他在德国一私人收藏中拓得一片。1980年3月,张氏来华时👨‍🦯‍➡️,将所拓的拓本及照片带来出示。此片正是胡氏旧藏的拓本原骨,不知何时流入德国🧫。

      此乃牛胛骨,因残缺不能辨其左右👰🏻‍♀️。属武丁时卜辞。胡氏释文:

      “……渔ㄓ一牛于父乙✒️。
      ……乙勿ㄓ一牛于父乙。
      ……日我其兽孟……允毕隻兕十一廌……ㄓ四豕兔七十ㄓ四。”

      胡氏在解释此片卜辞的同时,又对“七十”合文问题列举了一些甲骨卜辞,作了概述。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7 | 只看该作者

      113、甲骨文字考释

      胡澱咸著。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1980年油印本,二册🎀。

      本册是作者在研究甲骨文字中,对一些字或词的考释👨🏼‍🏫。第一册共考释字或词二十三个⏩,第二册共考释字或词十二个。

      作者考释的字或词🏄🏽,有些是前人已有考释,作者从之🤱,而加以引申扩大😫,如:生、王➙、衣🌇、鲁等字;有些虽从前人之说🖐🏿,但对其说有所纠正🚣🏽‍♀️,如🧏🏻‍♀️;毓🕵🏽‍♂️🍀、先等;有一些则是作者的个人见解,如:“几”,认为是上甲的私名“微”的本字;“爻”🧑🏼‍🎓,认为是“校”字,“奰”📪🗺,认为是“蝗虫”等。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7 | 只看该作者

      114、记故宫博物院新收的两片甲骨卜辞

      胡厚宣著。载1981年2月《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总第十七辑)🧑🏽‍🎓♋️。

      据作者在考证中说✔️:

      一🎣、这两片甲骨卜辞中的一片是1957年故宫博物院从北京韵古斋文物商店买得的一盒五片甲骨中的一片,是武丁时代的龟复甲,编号为新74177号。此片与以下十一片卜辞可缀合:

      《殷虚文字缀合》中第195片,即乙2508 3094;
      《丙编》(上)二,第117片👨‍👩‍👦,即乙2452 2631 3064 3357 7258 8064 8479:
      《合集》(原文物局藏)✴️,即乙2862 5248

      二🩵、1975年故宫博物院买得沈德建旧藏的武丁时期的牛胛骨二片,据胡氏考证,其中的一片与《宁沪》二卷🤹🏻‍♂️。24,25正好缀合。同时疑此二片卜辞与《宁沪》中的二片同为一批之物⛓,系早年端方旧藏。作者对这两片卜辞的内容作了考释。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7 | 只看该作者

      115🙇🏽‍♀️📘、小屯南地甲骨(下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1984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八开本,三册。

      本书分为释文,索引与摹本🤹🏿‍♀️、钻凿形态三分册,各册目录如下👸🏻:

      第一分册
      一、释文凡例,二、引书👧🏼、引文目录💵,三、释文,四🏪、本书上册勘误。

      第二分册
      一、索引凡例,二、部首👩🏼‍🎨,三、检字表,四、字、词索引,五🪛、隶定字、词表🧑🏻‍🏭,六💐𓀄、人名索引,七👩🏼‍🔧、地名索引,八、摹本号登记本,九、摹本图版🧛🏼‍♂️。

      第三分册
      一、小屯南地甲骨钻凿形态🧑🏻‍🦲,二🔜、钻凿统计表👱🏿‍♂️,三、骨面钻凿统计表,四🐅🕺🏼、钻凿摹本目录表,五、钻凿拓本目录表👵🏻,六、钻凿图版,七、后记🧨。

      《小屯南地甲骨》下册🧝🏼‍♀️🪿,内容十分丰富。一🍣,书中将上册所收的四千六百十二片甲骨拓本🐐,依次逐片释文。释文简明扼要,一般采取各家成说,在某些问题上也有自己的新解;在释文中,对字数较多能判别时期的甲骨,都标出其时代。二、书中对上册发表的不甚清晰的甲骨拓本一百零六片作了摹本(共八十七版),又将《小屯南地甲骨》各片中的单字❔、词组、人名、地名等作出索引,对读者利用这批材料👸🏿,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三、过去发表的甲骨著录,很少发表甲骨背面的钻凿。本书则将小屯南地所出的背面钻凿较完整的甲骨三百二十三片施以墨拓或作出摹本刊布出来👸🏼,同时编者又对这批甲骨钻凿的类型🗂、特征、分期等作了详细的论述,便于读者利用甲骨钻凿形态作分期断代的工作1️⃣。四、编者在书中通过对甲骨钻凿形态、称谓、书体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对卜辞中分期中的某些有争议的甲骨出土的地层坑位、卜辞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7 | 只看该作者

    三、研究

      116、名原

      孙诒让著🧙‍♀️。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1月,自刻本。又,上海三顷堂书局翻印本,线装😸,一册🛸。

      全书分上、下二卷,共七章。上卷包括🤵🏿‍♀️:自序;正文:(一)原始数名、(二)古章原象🤼、(三)象形原始〽️。下卷、(四)古籀撰异、(五)转注揭橥👊、(六)奇字发微🥢、(七)说文补阙。

      本书继《契文举例》而作。作者搜集金文、甲骨文👈🏻。石鼓文及贵州红岩石刻与《说文》、古籀互相勘校🧎,探求文字之原及其流变之迹,以寻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对研究古文字及甲骨文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引用甲骨文材料颇多,但释读错误不少。如:释“虎”为“豕”🤷‍♀️🧗🏿‍♂️,释。“王”为“立”🚣🏽‍♀️,释“御”为“绍”🕵🏿‍♀️,释“望”、“见”为“马”字👨🏻‍✈️,等等🧔🏼。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48 | 只看该作者

      117🥙、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王国维著🪡。1917年(民国六年)2月👨🏿‍⚕️,自写石印本,编入《学术丛书》。又,收入《观堂集林》卷九🌝;1923年(民国十二年)乌程蒋氏仿宋聚珍本🧖🏼;1927年(民国十六年)收入《王忠悫公遗书》📋;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收入《王静安先生遗书》🕵🏼🧚🏽‍♂️。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分十二章:1、夋,2、相土🪡,3👐🏼、季🥕,4、王亥,5、王恒,6、上甲🤽‍♂️,7🎠、报丁、报丙🤸🏿‍♂️、报乙🏃‍➡️🕵️‍♀️,8、主壬。10🙎🏿‍♀️、主癸💅,9👮🏽‍♀️、大乙,10、唐👨🏿‍🏫,11👷🏻、羊甲,1复祖某👬🏼、父某、兄某🧑🏻‍🦲🦙。附罗叔言参事二书👐🏼。

      《续考》分六章🧑🏼‍🦲:1、高祖夋🕌,2、上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3🚎、多后⚀,4、中宗祖乙,5、大示🎵🪁、二示🧗🏻‍♀️、三示🕦、四示,6、商先王世数🩳。附殷世数异同表。

      王氏这两篇文章最重要的贡献是系统地考证了商先公先王的名号,大体排出了一个可靠的世系🚉,证明《世本》、《史记》所记载的商史,绝大部分都是可信的🙍。文中的许多见解🦵🏼,至今仍是正确的,为各家所采纳。现举数例:

      王亥:王氏在序文中谓🎴,“余读《山海经》🤹、《竹书纪年》🎪,乃知王亥为殷之先公,并与《世本·作篇》之胲,《帝系篇》之核,《楚辞·天问》之该,《吕氏春秋》之王冰🏋🏽,《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之振,《汉书·古今人表》之该🧑🏿‍💼,实系一人🏪。”后来🏊🏻‍♂️,在卜辞中发现了“高且亥”🧜🏻‍♀️、“高且王亥”的称谓,则王亥为殷先公之说,已成定论。

      唐:“卜辞屡见唐字,亦人名,其一条有‘唐🐠、大丁🚶‍➡️、大甲’(按这条是《铁》214.4,唐字之前还有上甲,王氏失录)……唐与大甲、大丁连文而又居其首,疑即汤也👶🏿。《说文》口部,‘啺,古文唐🤏,从口昜’、与汤字形相近。《博古图》所载齐侯镈钟铭曰‘虩虩成汤,有严在帝所,尃受天命。’又曰‘奄有九州,处禹之都’,夫受天命🤽🏼‍♀️,有九州,非成汤其孰能当之。《太平御览》八十二及九百一十二引《归藏》曰‘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博物志》六,亦云‘案唐亦即汤也🍤。’卜辞之唐🕉,必汤之本字🫑,后转作啺,遂通作汤。”

      报丁🍈、报丙🧶、报乙:卜辞之次序应为报乙👩‍🦳、报丙、报丁,王氏据《后》上8.14与《戬》1🏮、10缀合为“乙未酉兹品上甲十,报乙三、报丙三👨🏽‍🏭、报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丁十,大甲十……”,订正《史记·殷本纪》次序之误👨🏽‍🏫。

      中宗祖乙🆓:王氏据《太平御览》八十三引《竹书纪年》曰👌🏼👩🏻‍🦰,“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认为卜辞的中宗祖乙是祖乙滕。又引《晏子春秋·内谏篇》上☝️,“夫汤、大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证明祖乙地位之重要。

      但是,王氏的文章也有一些欠妥之处🙊,如:认羌甲作羊甲,并考证为阳甲(按应为《殷本纪》中的沃甲);考证后祖乙为武乙(按应为小乙),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富达平台网站

    GMT+8, 2025-4-26 16:13 , Processed in 1.05985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