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cdbailong.com/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dianshengxin.com/cache/e0/f4243/c20a8.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cdbailong.com/func.php on line 244
《戙物流形》释文中的一个问题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戙物流形》释文中的一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3 21:08
标题: 《戙物流形》释文中的一个问题 参考释文有两个“众”,并认为第二个为“误抄衍文”。本人比较了一下甲乙本的异同,认为甲本第一个“众”恰好处于20简的最末一个字,而乙本14B“众”字后面没有“众”字,而为“道”,此后也是残简。这表明甲本此处也缺简(至少缺25字),并非是“误抄衍文”。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3 21:15
标题: 14B局部:道言而又众,道(言……)
作者: 落叶满空山 时间: 2009-1-23 22:16
标题: “《戙 物流形》”“戙 ”这个隶定有趣,不过原形右边似乎是“丰”(试比较 ),很可能是“风”( )中的“虫”形变成的。偶是这样猜的,不一定符合实际。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4 08:00
标题: 甲14上也有“戙”字,那个字根本不是“风”。不能根据前面有一个“雨”,就认为后面一定有“风”。 乙1也很明显。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4 08:00
标题: 甲14: 另外一个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4 19:33
标题: 这就是传说中的凡物流形吗?
左半边看起来的确是个“同”字啊,为什么专家都说是“凡”呢?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4 21:22
标题: “外行人”不外行嘛。赞成你研究甲骨文的态度,也希望你能够参与到简帛研究中来,毕竟汉字是同根的。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4 21:31
标题: 简帛不错啊,虽小道,亦有可观焉。
不过俺还是想先把甲骨文弄明白了再说。
(其实俺已经弄明白了,现在已在研究金文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4 21:45
标题: 无效,确实是“风”,抱歉。 自删。[此主题已被 ryknight 在 2009-1-24 14:20:26 编辑过]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4 21:46
标题: 外行人:期待你的成果。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4 21:48
标题: 自删。[此主题已被 ryknight 在 2009-1-24 14:21:21 编辑过]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4 21:51
标题: 自删。[此主题已被 ryknight 在 2009-1-24 14:22:01 编辑过]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4 22:01
标题: 自删。不过,注意到不少从“凡”的“风”,值得注意。[此主题已被 ryknight 在 2009-1-24 14:23:20 编辑过]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5 07:05
标题: 明确一下: 空山先生在3楼列出的第二个字确实是风,但是与“戙”不同。 祝新春愉快!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5 07:16
标题: 楚简里的风字。按说应该是鸟形啊(凤鸟)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5 08:00
标题: 按道理是应该从“鸟”。 甲骨文“风”就从“鸟”,与“凤”同。但是有意思的是,甲骨文“风”就有含有“凡”者。而金文编没有收入“风”字,说文古文和小篆就变成这个样子了,这个过程有“断档”现象。很有趣,简14很有意义。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5 08:00
标题: 本人发现,楚简中的“虫”旁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代表“虫”,有时代表升腾的气体,这里或者代表“能飞的鸟”。“虫”最早其实有“万物”(有生命者)的意思。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5 22:32
标题: 应该是“同”物流形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6 18:54
标题: 如果单纯看字形的话,应该是“同”物流形,专家们释为凡,想必是有字形之外的原因。
这个帖子后来的讨论已经跟标题无关了,
不过,只要是能有讨论,那就是件好事。
论坛最怕没人发帖。
发帖最怕没人搭理。
(搭理最怕引来子居。)
记得前些天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是个文盲,诸位随便说点什么都能对我有所帮助。
这不,这个帖子又让我学习了不少,提高了不少。通过查找文献和查看字形,我现在已经把鳳、風二字的演变过程弄明白了。
谢谢楼主,更要感谢3楼的落叶满空山 朋友。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6 19:56
标题: 多谢二位!希望外行人多介入楚简探讨,这个领域太需要破除一些东西了,你有这个精神。 科学不是守旧,不是迷信。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6 20:34
标题: ryknight朋友釋作戙,想必是因為看到右邊有個戈字,
其實,楚文字是把凡字寫成戊,也就是把右邊那一豎寫成戈。
比較奇怪的是,下方明明有個口,專家們卻仍然釋作凡而非同。
作者: 文化走原 时间: 2009-1-26 21:11
标题: 一笑而过。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00
标题: 错的远不止这一个字 “道”的一个异体字,被普遍认作“一”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02
标题: 此字 从首从寸,是《汉语大字典》收录的“ ”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05
标题: 文化走原 在 2009-1-26 13:11:17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上士/发帖数:79/金钱:283/经验值:233]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一笑而过。 ---------------------- 是的。我总见到你“笑笑就过去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07
标题: OK,由于认错了“道”,便愣将“ ”(噵)说成是“鸣”。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09
标题: 说到这里,我也想笑一笑:他们将左边的“道”认成“老鼠”的“鼠”。
作者: 文化走原 时间: 2009-1-27 00:23
标题: 纵然网络文章门槛低,也不应该纵容这种没有任何小学基础的人胡扯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7 00:25
标题: 道字金文一例:
倒是和24楼的很像,去掉两边就一样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26
标题: 自我标榜“严格”、“严肃”、“专业”、“规范”的人,怎么能将“鼠+口”的与“鸟+口”的等同起来呢?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31
标题: 谢谢外行人提供的另外一个例证。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33
标题: 我感到奇怪的是,在一个专业论坛里,总说别人“胡扯”的人,为什么自己可以信口开言。要举,例证还有很多。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39
标题: 这个字是什么? 众说纷纭,怎么猜的都有。我说破了的话……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48
标题: 文化走原 在 2009-1-26 16:23:35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上士/发帖数:80/金钱:284/经验值:234]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纵然网络文章门槛低,也不应该纵容这种没有任何小学基础的人胡扯 -------------------- 我倒是很怀疑,走原先生的小学基础到底有多厚。真的厚的话,你会驳得我体无完肤,而不是总是无根据的否定。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0:50
标题: 本人到论坛里来,绝不是捣乱。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1:00
标题: 一上组长:我参考过《汉语大字典》和《楚文字编》的一些字形,总没有与“道”的古字一致。先生的“字词观”也令我很惊异。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1:04
标题: 关于“文义密合”,我举一例:关于“道言”的一段,释为“一言”颇为不合。好了,今天到此为止,也祝大家春节愉快!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7 01:28
标题: 一上这么一说,我赶快去查古文字诂林,在8册627页鼠字下有一字形,长沙子弹库帛书文字一例,被商承祚释为“鼠”。
看了之后就明白一上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骑士也去看看吧。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6:07
标题: 请外行人先生贴出来,我这里没有《诂林》的资料。 《出文字编》上有“鼠”及多个含有“鼠”的字,均从“臼”,而不是“首”字的上部。 简帛文献的释读很多至今为止尚不能作为定论,商承祚先生的结论也要经过考验。 佩服你占有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6:10
标题: 比如说“戙”,过两年就会在辞书上以“凡”的面貌出现,后人如果不动脑筋,就认为21世纪初的专家已经有“定论”了。以讹传讹,连锁反应。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6:35
标题: 《楚文字编》上收入的帛书字形(鼠) 从臼。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7 06:37
标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决定要认真研究一门学问了,当然就得尽量收集一些工具书和文献嘛。
子居同志在他那个先秦史论坛提供了不少古文字和三代考古的资料,而且是免积分下载。
后来他不大提供古文字方面的资料了,而且他之前提供的都是pdg格式的,使用不便,所以我后来用他提供的资料,到那些需要积分的地方去,先上载赚积分,然后用积分下载了很多资料。包括子居不曾提供的以及他提供过pfg但我喜欢使用的Pdf格式的资料。
所以,即使后来我对子居非常反感,但我还是很感激他提供免积分下载的无私行为。
你也可以去那里看看有哪些你需要的书。
古文字诂林我会再找个网盘上载,提供给大家。
[此主题已被 外行人 在 2009-1-26 22:38:49 编辑过]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6:38
标题: 上部四笔的角度是“臼”的典型特点。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帛书上下文的意义检验它是否可以读为“首”。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6:41
标题: 另外一个区别是:这个字的下部不为“寸”,与《戙物流形》不同。 《汉语大字典》收入的“鼠”字形:均不从“寸”。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27 06:42
标题: 诂林上的字我不知道如何可以贴来这里。
不过刚才又看到你贴出来的42楼字形,诂林那个非常像42楼中间的那个字形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6:46
标题: 那就对了,我可以肯定,那不是 《戙物流形》中的“ ”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6:52
标题: 现在的失误是:将“寸”误认为老鼠尾巴;将“寸”上的另一笔误认为“一”,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7 08:00
标题: 商承祚先生认那个字为“鼠”不错,错误发生在此后。 后果:如果问题得不到澄清,未来的辞书当中就会多出“鼠+一”这个本来不存在的字;在“鸣”的字条下多出“鼠+口”的“鸣”字。汉字的源流就会变成一团浑水。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29 08:00
标题: 鼠字用“臼”,应该有两个缘由: 一、表明老鼠是会“打洞”的动物; 二、表明老鼠是具有利齿的动物。 甲骨文早期含臼的字里面没有“齿”,后来有两个齿。楚简文字当中的“齿”都短而直,而“首”当中表示“头发”的笔画则较长、有弯。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30 08:00
标题: 今天全天全论坛就只有楼主自己这个回帖
昨天上午发现版主把六、七个帖子都提到楼主这个帖子的上面去,今天又见楼主自己把帖子再顶到上面。
行内的人缺乏热情,行外的人热情高涨却又惹人嫌(记得整个大年初一、初二就只有楼主和我两个行外人在这个论坛上,之间还有一个行内人露面把楼主狠拍一砖。虽然没有具体指明是在拍楼主,不过我没有发表过任何具体意见,所以应该拍不到我嘛)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1-31 06:50
标题: 刚才去简帛研究那边转了下,发现楼主就是那里的那位王连成先生!
著述甚勤啊,好几篇大作呢那里。
以前只读过楼主写的那篇把丙字释作编钟的帖子。刚才又浏览了几篇,都是简帛方面的。我对这些不懂,所以不敢置啄。看得出来楼主虽然不是古文字专业人士,但对于文史哲还是很懂行的。
作者: 文化走原 时间: 2009-1-31 06:55
标题: ls,建议你好好看看《文字学概要》,把字和词的关系搞搞清楚。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31 07:13
标题: 今天登陆居然有困难。不知尚能回帖否? 文化走原:就是组长说过的那种“字词观”吗?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31 07:19
标题: 在先生看来,《文字学概要》就是金规玉律了?文字学已经完全成熟了吗?这是一个迷信。 在20世纪,各学科都在努力开拓交叉学科,可是,在21世纪,文字学还是很排外,试图保持本来不成熟的“纯洁”。门户之见很严重。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31 07:26
标题: 顺便说一下,字和词是不一样的。从鼠从口的字读为{鸣}这个词,不代表从鼠从口的字就是“鸣”这个字。异体字多的是。 -------------- 这是“词”和“字”的区别?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1-31 07:31
标题: 网很慢。不多说了。谢谢外行人的参与!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1 07:30
标题: 关于该文中另外两个有争议的字的识别 1, 允: 2, 匑身的合文: 全文刊于《简帛研究》网站。
作者: marc 时间: 2009-2-2 04:36
标题: 簽名
今天大年初七,明天上班啦
祝王連成先生與外行人兄新春愉快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7:23
标题: 像zunyun这样的将“戙”说成“凡”,将“道”说成“一”,将“噵”说成“鸣”的,显然是《射雕英雄传》读多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7:26
标题: 1/ 那个被认成“火”+“廾”的字(被“读为”“寸”),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你家的“火”是那么写的? 2/ “薛”字与辞书字形除了有“艹”,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亏得zunyun之流想得出来。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7:37
标题: 祝 Marc 兄新春愉快!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7:40
标题: 这个字如何与“寸”搭上关系?完全是幻想。 这才是射雕英雄:硬说上面是“火”。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将“凡”说成“戙”,说明你根本没读过《周易》,或者不懂装懂地念过,没读懂。 将“一”说成“道”,说明你根本就不懂古文字的笔顺。 将“鸣”说成“噵”,说明你连《凡物流形》都没读懂。 ----------------- 瞧,读过《周易》的、懂得汉字笔顺的、读懂了《戙物流形》的就可以将“戙”说成“凡”、将“道”说成“一”、将“噵”说成“鸣”。这就是射雕英雄的文字学逻辑。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哎呀呀,终究还是扫到俺了。
俺上头说过了,单就字形论,那个字是“同”;但既然专业人士都解作“凡”,那势必有字形之外的考量。(比方说,以往传世文献上头就是写的凡)
另外,说俺“基础欠些”,这恐怕不太符合实际。
真实情况是:俺毫无基础。
俺只是对morphology感兴趣,也对之比较感觉敏锐些,所以就纯粹从字形来研究甲骨文金文,算是给自己开心解闷。
其它的,声韵啦,古代文献啦,甚至简帛文字,俺都一概不碰。
不碰是因为没有能力碰。
只有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是不需要什么基础的,其它都需要基础,而俺真的是文盲。
这点俺真的没跟大家客气。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简帛研究网站大量刊发王某的文章,大概是效仿千金买骨。不过照这样下去,贤士未必能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倒是愈发明显了。 -------------- 真正的“良币”是不可驱逐的,害怕的只有“劣币”。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过去,我还怀疑,这些“币”不至于这么拙劣吧,现在,我毫不怀疑。 想一想,“薛”字不含有“月”。你再动不顺,不至于连偏旁部首都不识得吧?!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你再动不顺,不至于连偏旁部首都不识得吧?! -------------- 抱歉。打错了: 你再懂笔顺,不至于连偏旁部首都不识得吧?!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王某蠻會喊口號的嘛!然而劣幣驅逐良幣是一個客觀事實啊。你胡扯的言論太多,懂行的人就撤退了。看看國學網古文字版的敗落就是典型啊。你這樣整天在這裡亂講,我看復旦網也危險了。 外行人,你還是明白人,跟你詳細說一下吧: “凡”字右邊訛成“戈”,戰國文字中見過好幾次了。你可比較一下上博六《天子建州》甲乙篇的幾個“凡”,一看即明。至於下面的“口”,這屬於無意義加繁,是常識了,看看《戰國文字通論》的相關章節吧。 “道”那個是胡說八道,前面有人跟你說了。這種字形的{一}出土文獻多次見到了,讀為{一}這個詞文義密合。釋為“道”,你仔細看看吧,字形不一樣。 那個“鳴”字,前後都是有韻的。“禽獸鳴”的說法古書里見得很多。王連成還要改釋讀,純屬不懂瞎添亂。 至於“寸”、“薛”二字,出土文獻的文例卡得死死,不釋為“寸”、“薛”,天理難容了。相關論文也很多,網上就有一些,有空你可以找來看看。 王連成此人,不懂文獻、不懂古漢語、不懂音韻、不懂語法,整天就靠瞎看瞎想,網上刊登的他的論文,沒有一篇不是胡說八道的。你千萬不要學他。 ---------------- 劣币怕良币的心态曝露无疑。真理从来都不怕谬论,你为什么这么担心复旦网就会这样堕落呢?你可以讲理嘛,你也用有质量的文章去捍卫嘛。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看看“火”与“尐”字的区别: 至于如何解读,本人将有专文论述: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zunyun :请你采用学术批评的办法去捍卫“良币”和网站的质量。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至於“寸”、“薛”二字,出土文獻的文例卡得死死,不釋為“寸”、“薛”,天理難容了。相關論文也很多,網上就有一些,有空你可以找來看看。 ----------------- 瞧这种严格性、专业性!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捍卫错误结论的,必定是劣币。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出土文獻的文例卡得死死,不釋為“寸”、“薛”,天理難容了。 ------------- 以“文例”(前人释读结果)作为框框,连字形都不顾,这是目前“文字学”届的普遍现象。懂得笔顺,便可以将“寸”字当中的一笔分离出来,岂非荒唐?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拿东西你自己留着吧。劣币。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ZUNYUN说: “凡”字右邊訛成“戈”,戰國文字中見過好幾次了。你可比較一下上博六《天子建州》甲乙篇的幾個“凡”,一看即明。至於下面的“口”,這屬於無意義加繁,是常識了,看看《戰國文字通論》的相關章節吧。 “道”那個是胡說八道,前面有人跟你說了。這種字形的{一}出土文獻多次見到了,讀為{一}這個詞文義密合。釋為“道”,你仔細看看吧,字形不一樣。 那個“鳴”字,前後都是有韻的。“禽獸鳴”的說法古書里見得很多。王連成還要改釋讀,純屬不懂瞎添亂。 1,“凡”字有右侧加撇的情况,但那不是“戈”,而本字是“戈”无疑。“口”为“无意加繁”?那岂不是与“同”混淆了?从意义上来讲,自古物质就有三态,古人怎么会说“凡是物质都是流体形状”这样的昏话?此外,对于参考释文释为“风”的那句话的解读结果也证明,那句话说的是与铸造相关的事,而不是“风风雨雨”的问题。 2,说“这种字形的‘一’出土文献多次见到”是不准确的,你把除了《戙物流形》以外的文献中的例证拿出来让大伙看看,如果其左侧是“鼠”,本人就认输。你说的那些是从“能”从“羽”的字。 3,为什么过了这一段就没有韵了?这不是一首诗。汉字是象形字,而不是拼音字,应该重视什么,作为一个搞文字学的应该知道。“禽兽鸣”古书里可能有,但是谁说古书可以做出土文献的准星来着?这是本末倒置。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先time out一下!
向楼主请教件事:你在76楼贴出的那种从电子书上切割的东西,是怎么样弄出来的呀?能不能教教我。
电子书上切割一部分文字或图片(复制),它并不是图片,所以必须先把它转成图片才能贴到帖子里面对吧。那你是怎么样转成图片的呢?麻烦说得浅显些,谢谢。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有人说这个字是“一” 但是,根据不同的上下文,我们可以将它释为“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既可以翻译成“一”如“一家”,但也可以翻译成“全”,如“全家”。他具有与“一”的同义关系,但不是“一”。《楚文字编》也没有将其归为一,这是很严肃的。 哪有“鼠”旁?与“道”相像?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外行人:你好,我是用相机从书上拍下来的,不是来自电子书。 不知道是否可以拷贝,如果拷贝下来,存成JPG文件,就可以在photoshop当中操作了。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有时需要你先将其拷贝到WORD上,再拷贝进PHOTOSHOP.我这方面也外行,不知所答是否有用?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2-2 08:00
标题: 谢谢。看来是我误会了。
在另外那个网站听你说到你在多伦多,那你应该去多伦多大学的博物馆看看甲骨文收藏,好东西哪!
我曾经在多伦多待过几天,可惜当时还没对古文字感兴趣,更不会知道那里有很好的甲骨收藏品,所以没去参观。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18:24
标题: 先生说的甲骨文在安大略博物馆,就在多大边上,估计前身就是多大博物馆吧。我去过,其展出的很少,就一、两块,以后争取一下看看。 这是其中一块: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2-2 19:17
标题: 看看,当年洋人拿走的都是大件的好东西啊!
那批甲骨一直放在Ontario Museum没人动,因为加拿大没人懂。
后来他们找了台大中文系毕业的许进雄去整理这批甲骨,后来许君因此而卓然成家。
老弟可以去找他们博物馆东方藏品部门的curator或是collections manager谈谈,看能不能让你进库房看甲骨。老弟在简帛研究网站的那些文章或许可以帮助你说服他们呢
另外我也想对老弟进一言:简帛文字跟甲骨文金文已经是两回事了。甲骨文金文都是在为王室、贵族服务,弄不好是要掉头的。而出土那些简帛的性质多半都是墓主那些贵族自己喜欢书籍,于是找人抄写刻录到简帛上头。这些抄写刻录的工匠,本身文化水平恐怕就不会太高,刻鹿为马之事所在多有,再加上战国时期文字大乱,各国之间书不同文,即便一国之内恐怕也有分化,所以不能拿对待甲骨文金文的眼光来要求简帛文字。
再者,老弟要在古文字世界里廓清天下的宏愿是可贵可敬的,但还是要区分两件事:1,传世古书里的文字现实;2,廓清传世古书里的文字错误。
从方法步骤上来讲,还是应该先走1再走2的,而非老弟主张的一步到位。
目前专业人士所进行的就是第一个步骤,也就是有名的“二重证据”论,把出土材料跟传世文献结合起来,彼此参看对照。一来有助于增加我们对古文字的了解,二来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传世文献的内容内涵。
感觉老弟此刻状态好像是已经杀红了眼,所以俺就仗着自己年高德少,多说两句,希望老弟能平静下来,对于专业人士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对于他们的专业意见给予应有的重视。在研究方法上尽量做到既见树又见林。
[此主题已被 外行人 在 2009-2-2 22:29:03 编辑过]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19:49
标题: 多谢外行人的提醒。 ------------- 再者,老弟要在古文字世界里廓清天下的宏愿是可贵可敬的,但还是要区分两件事:1,传世古书里的文字现实;2,廓清传世古书里的文字错误。 -------------- 通过对郭店楚简《老子》的系统解读,我的观点是传世古书已经被翻译过,在出土文献当中应该是验证对象,而不是把传世书籍当标准,不认识哪个字的时候对一下就确定一个新的通假关系(往往是错误的)。今天忙着呢。有时间好好交流一下。
作者: 文化走原 时间: 2009-2-2 22:03
标题: 王某呀,给你的东西不敢认吧!你根本就不认识字。要是不给你《凡物流形》的释文,你连一句话都读不懂。就这样你也敢在这儿充专家,哈哈哈。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2:34
标题: 一上的问题明天回复。 沈培文上一字左面非“鼠”(见《金文编》第5页);下一字,左面是“鼠”,但与本文献不一致。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2:39
标题: 说起来好像讲笑话,前一个“老鼠”没有“尾巴”,其实哪个“一”就是这个尾巴。变个马甲,学者们就不认识了。谁说这个字一定要释为“一”?“鼠夫”也是通的嘛:“胆小如鼠的家伙”。 这个铭文我没带来。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2:42
标题: 文化走原 在 2009-2-2 14:03:11 发布说: [角色:注册用户/等级:上士/发帖数:82/金钱:286/经验值:236] [ 加为好友 | 发送信息 ] 王某呀,给你的东西不敢认吧!你根本就不认识字。要是不给你《凡物流形》的释文,你连一句话都读不懂。就这样你也敢在这儿充专家,哈哈哈。 ------------------ 说这话就显得你很没有文化。为什么《郭店楚简》要五年以后出书?《上博简》到现在已经多少年了?怎么还哩哩啦啦地出?你以为你一眼什么都懂?看你们解那个东西。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2:45
标题: “曾亡(無)鼠夫之救” ------------ 正是责骂对方胆小不救。笑话。笑话。
作者: 和谐社会 时间: 2009-2-2 22:47
标题: 貌似大家都在是否识字的问题上纠缠。
这个社会需要和谐呀!我来做个和事老吧。
找一篇古文字原始资料,请双方在一天之内做出释文,zuyun和rynight各做一份,谁做得好,谁的水平就高,大家以为如何?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2:51
标题: 当场现眼: 《金文编》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2:53
标题: 貌似大家都在是否识字的问题上纠缠。 这个社会需要和谐呀!我来做个和事老吧。 找一篇古文字原始资料,请双方在一天之内做出释文,zuyun和rynight各做一份,谁做得好,谁的水平就高,大家以为如何? ----------------- 那就在所讨论的文献中任选一段吧。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2:58
标题: 先生们:可认识“鼠”字?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3:03
标题: 我还要告诉你们: 这个字也是隶定错误: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3:04
标题: 难怪各个都没有安全感,自信心不足呢。
作者: ryknight 时间: 2009-2-2 23:11
标题: 晚安!干一天活了。
作者: 囧雷倒 时间: 2009-2-3 00:12
标题: 嘿嘿,这儿热闹啊~~
俺米有看错吧,这才下午几点啊。。。就晚安了?!。。。。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2-3 00:59
标题: 我能认字:复旦二富达的族徽是“亞册”。
对吧?
作者: marc 时间: 2009-2-3 02:22
标题: 拜託請兩位不要意氣
搞啥比賽退網,不要這樣啦
兩位都能就事論事,也都能舉證辯論,坦白說,對錯這種東西,本來就不是一定的,兩位的熱情才是搞文字的人最需要鼓勵的,你們真的都很棒,我想起我年輕時考清華語研所的荒謬,就覺得自己如果像一上兄這樣,那該有多好,能在學術殿堂裡學自己喜愛的東西,有資料,有老師,有同學,多好啊
包容意見,教學相長,這樣不是很好嗎
作者: marc 时间: 2009-2-3 02:31
标题:
外行兄很內行啊
這個的確是寶貝
屬於最早期第一期武丁時的卜辭
可是這塊版也挺怪的
同版刻辭,主辭文句不太正常
作者: 外行人 时间: 2009-2-3 02:39
标题: 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俺劝半天也没用。
要不由我来当裁判吧。
俺年高德少,形象高大,温柔敦厚,木讷近仁,公正廉明,不偏不倚,是个各方都能接受的人。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3.4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
富达平台 、
、
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