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sgweb.net/html/ldbt/1016.HTM
《考古》1961年3期发表过一枚残的,发表时的释文与陈直先生的考释文章都直接释作“扶荔宫”,因为《三辅黄图》说有个“扶荔宫”得名于汉武帝破南越要移植荔枝等植物于此。但是但是,从文字上看:明明是“挟荔宫”,怎么就是“扶荔宫”呢?两字是区别明显的。字形讹误还是怎么回事?比较新的《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还是这样释的,似乎一直没人再关心过。(希望早就有很好的解释,只是我没看到)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