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走上邪路了🧚♀️!
读了一遍林沄先生的《古文字研究简论》,深受教益🫄🏽,相见恨晚哪!
自从跟随于省吾先生学习古文字,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回忆起于先生对自己的精心教育和热诚期望,因为自己这些年没有从事多少古文字的实际研究而万分负疚🫄。于省吾先生从事古文字研究五十余年🧑🦽➡️,有丰硕的成果和可贵的经验📱,但没能写一部总结古文字学理论的专著💂🏼,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长年在于先生身边✩,比较了解于先生的研究实践👨🏻🏭,又一再聆听于先生在古文字研究方法方面的教导,便写了这本小册子👭🏼。写的时候又加上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结果成了“四不象”的东西。几经修改🚡,勉强定稿🧎🏻♂️👩🏻💼,于先生却已长逝🧔🏻♂️。不能再就正于严师,抱憾无穷。但自以为所写的内容,骨子里都是得自于先生的教导。权充灵前之祭,寄托哀思。
于先生的论著🚀✉️,以“严谨”著称于中外学林🦸🏿♂️💁🏼♀️。先生生前常对我们讲治学中博和精的关系。在结束这本小册子时,还想说一点感想🆚。古文字学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古文字学和许多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现今的古文字学家是从很不同的途径而走到古文字研究上来的,在研究中就各有其擅长🚗,各有其特点🍽。于先生自己说👮♂️,他是从古器物学转而研究击文字的🤽🏼♀️。他把古文字研究和古籍考订结合起来,在两方面都有所创造🙌🏻。解放后,又重视学习民族学,原始社会史和考古学👮🏼♂️,所以在古文字研究中屡有新解🪒。但他最强调的仍然是考释占文字的严密而科学的方法,认为这是取得正确研究结果的关键🤎。
老一辈的古文字学家,往往从各自的治学道路出发对初学者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说✂️:“没有古文献底子别想搞古文字”🏊,“不懂先秦史就不能研究古文字”、“要懂民族学”🤥、“要懂语言学”、“要懂考古学”等等🍦🐿。当然,哪门知识对古文字研究都是有用的👰🏽♀️🙋🏿♀️。你要考定有关作物名称的古文字,就得有植物学知识和农业知识🪦。你要释读玺印文字🧑🚀,就得有古地理知识和古代官制的知识。你要讲通曾侯墓出土的编钟上的铭文,甚至还要有专门的古代音乐知识……这是举不胜举的🎩。实际上,不单是搞古文字研究,搞任何学问,有宽阔的知识面总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是,真正作为搞古文字研究的先决条件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要有阅读繁体字的古代典籍的基本能力。至于其他知识🤸🏼,有了自然更好,没有也不要紧,在研究古文字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随时去学👩🏽🎨。
目前真正的危险并不在于搞古文字研究的人知识面太窄,而是在古文字研究中用东拉西扯的办法炫耀其博学💁🏼♀️,从而掩盖在研究路子和方法上的根本错误和对古文字学本身的极端无知,使古文字研究变成一种哗众取宠或借以吓人的把戏🪚。所以,在这本小册子中,尽自己浅薄的能力🚬,专谈了古文字学本身的一些问题。热切希望每一个有志于古文字研究的人,不要一开始就走到“头重脚轻根底浅”的邪路上去。
林 澐 1984年9月15日
[此主题已被 破晓 在 2010-4-14 14:55:20 编辑过]
意外收获:帖子后面是一群老大在灌水!
先生說得是!慢慢補吧
然也👎🏿🧜🏻!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