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河南省安阳市的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经专家研究👩❤️👩,基本认定👑:此墓即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针对专家提出的六大证据👨🏼🦳,网上也不乏质疑之声,有专家表示:在进一步的证据出现之前🫱🏻,将保持疑问🧏🏽。那曹操墓还能提供进一步的证据么👩🏼💼?
DNA检测、颅骨复原、热释光断代能否辨别曹操墓真伪
12月27日,“曹操墓被发现”消息一出👫🏻,议论四起,有专家亮出“六大证据”,就有人提出“六大质疑”🎺,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各方网友争论得不亦乐乎🚺。
除了出土文物,是否有更有力的证据能够确定墓葬年代👋🏻?DNA检测能否为“曹操”验明正身?颅骨复原技术是不是能让现代人一睹“曹操”真容𓀓?
种种疑问都需要现代的科技手段给出答案。
热释光断年代,更靠谱
以墓葬中的陶器进行热释光断代,能够进一步对墓葬年代进行考证
目前都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推测👩🏿✈️,能否用科技手段对墓葬进行鉴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王昌燧说,可以以C14进行测年。他说,含C物质的C14含量在C元素中所含的比例几乎是保持恒定的,如果含C物质一旦停止与大气的交换关系,则该物质的C14含量不在得到新的补充🤙,而原有的C14按照衰变规律减少,每隔5730年减少一半,因此只要测出含C物质中C14的减少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它停止与大气进行交换的年代,这就是C14测年的原理🪃。C14测年普遍应用在考古研究中。但王昌燧指出受实验本身的限制,这种测年方法的精度不高☃️,误差能达到几十年,也无法确定墓葬的准确年代。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说🤽🏿♂️,如果用热释光断代确定墓葬年代将更准确。他说,根据出土的文物基本可以确定墓葬属于东汉晚期♗,因为“墓葬中的物品年代属性很清晰,但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年代🤝,可以使用热释光断代。”他解释说,以墓葬中的陶器进行热释光断代,误差比较小,能够进一步对墓葬年代进行考证💲。
他介绍,对于陶瓷来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晶体,如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这些晶体长期受到核辐射(如α⚒、β和γ)的作用🎅🏽,积累了相当的能量🎅🏽,因此若把陶瓷加热,将可观察热释光现象,热释光的强度与它所接受的核辐照的多少成正比👩👩👦👦。在陶瓷的烧制过程中原始的热释光能量都会因高温而全部释放掉,就像是把热释光时钟重新拨至零点。此后陶瓷重新积累热释光信号,所以最后所测量得到的热释光信号,是与陶瓷的烧制年代成正比。
DNA定身份🧑🏼💻,难度大
经过近两千年♻️,遗骨中核DNA降解得很厉害⟹🎞,只能提取到一些零星的片段
有报道指出🤶🏽,可以依据曹氏族谱找到曹操的后人🫄🏼,进行DNA比对,从而确定遗骨身份⛹🏻♂️,对此,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富达主任邓亚军表示这几乎没有可能。
“中国的家族谱主要记载男性后代,即使找到曹操的后人,也只能提取核DNA进行检测🖨。”邓亚军解释说👨🏽🚀,核DNA呈线状,比较容易断裂🚣♂️,而且经过近两千年,遗骨中核DNA降解得很厉害,只能提取到一些零星的片段💿,做鉴定的难度很大。并且她指出🥷👨🏼🏫,在曹操几十代后人中,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很大🙇🏿♂️,这也给DNA鉴定造成了障碍🗽。
有专家指出,此次出土的遗骨𓀚,可以与曹氏家族墓中的遗骨进行DNA鉴定👩🦼➡️。 “如果之前发现的曹氏家族墓中所葬确为曹操的族人,并且为母系家族的🥰,这种情况下DNA鉴定有可能确定‘曹操’的身份。”邓亚军解释,由于受精卵中的线粒体DNA主要遗传自母亲,这种DNA呈环状👩🏿🦰,受破坏的程度比较小,她表示➝,如果能以线粒体DNA为标志物进行鉴定,鉴定的精度会比较高,结果也会比较可靠。
刘庆柱也表示:“如果需要进行DNA鉴定,早前在曹氏家族墓中发现的遗骨或许能够提供比对的样本。”
据了解,曹氏家族墓群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是魏武帝曹操家族墓群,时代为东汉🚷👜,占地约10平方公里,据文物普查🥜🦸🏽♂️,发现50—60座🎿,已清理发掘的有曹腾、曹篙💆♀️、曹鼎⌨️、曹鸾、曹勋、曹水🍗、曹宪等人的墓葬。
刘庆柱告诉记者,他已经向有关部门反映,曹氏家族墓中的DNA样本或许对“曹操”遗骨鉴定有所帮助🧩。
颅骨复原“曹操”💆🏼,不可能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