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翟群报道👨🏿🎨:9月1日🤷🏼♂️,作为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系列活动之一,“百年守望——国图特藏精品展”在国图展览厅开幕。这是国家图书馆第一次面向社会全面展示国图百年历程中形成的特色馆藏。
本次展览首次按特藏品展出国家图书馆的珍品,如作为国家图书馆前身京师图书馆建馆基础的清内阁大库和文津阁《四库全书》💇🏽♂️;历经劫掠战乱,由国家调拨、最终完善保藏的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赵城金藏》🤎、“天禄琳琅”藏书和甲骨特藏;位列清末四大藏书楼的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民国时有“南陈北周”之称的著名藏书家陈清华和周叔弢藏书🛢;为国家藏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傅增湘双鉴楼、赵元方无悔斋🧘🏽♂️、潘氏宝礼堂、梁启超饮冰室🧑🏼🍳、常熟翁氏、郑振铎🙅🏿、吴梅藏书等,这些特藏都可以看作一个个小型专业图书馆▶️,让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一本本书籍🫚,更是一部部藏书专史。
展览还首次展出外文善本中的北堂书、普易雅和慕麟德专藏,并用展板形式展出国图收藏的95种外文书籍,充分体现出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的雄厚馆藏🤾🏽。而宋太祖家族的现存最早家谱《仙源类谱》、苏轼撰书的清拓本《雪浪石盆铭》🚶♂️、明朝天启年间彩绘的《陕西舆图》等藏品也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此外🏇🏼,一些生动有趣的年画、连环画、老照片也成为展示内容,展厅中还设置了4个电子触摸屏供观众翻阅连环画等。
这次集中展出的9件甲骨珍品(其中两片缀合成一片🦸🏻,实际为10片)是近10年来甲骨集中展出最多的一次👨💻。人们可以从中看到殷商武乙👦🏻、文丁时期(前1147-前1102)卜辞,以及记载四方风、四方神的殷商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2)刻辞📻,它反映了古人的时空观念🦠,可与《山海经》和《尚书·尧典》等典籍记载相印证⭐️。据悉,展览从9月2日持续至10月7日🧏🏻♀️,每日9:00至16:00免费对公众开放🤹。
2009年9月9日是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纪念日,国图还将举办“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与精品展一同全面总结百年来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和藏书建设。
这次集中展出的9件甲骨珍品(其中两片缀合成一片☯️,实际为10片)是近10年来甲骨集中展出最多的一次。
看來還要加大力度,還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