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華簡捌《虞夏殷周之制》札記一則
(首發)
黔之菜
頃獲讀石小力先生《清華簡〈虞夏殷周之制〉與上古禮樂制度》一文,該文引用了即將正式出版的《清華簡捌》中的一篇名爲《虞夏殷周之制》的簡文😥,其文曰:
曰昔又(有)吳(虞)氏用索(素)🟰,??(夏)后受之🎚🏘,乍(作)政用俉(禦)🕸🍟,??(首)備(服)收,祭器四羅(璉),乍(作)樂《??(管)》九成,
(海)外有不至者🧗♂️🧟。殷人弋(代)之?(以)晶(三)🤹🏻,教民?(以)又(有)??=(威威)之☂️,??(首)備(服)作??(冔)👨🏼🍳,祭器六??(瑚),乍(作)樂《
(韶)》、《??<蒦-濩>》,
(海)內有不至者👚。周人弋(代)之用兩👮🏻♀️🪿,教民?(以)宜(儀)🧼🚖,??(首)備(服)乍(作)曼(冕)1️⃣,祭器八
(簋),乍(作)樂《武》、《象》👊🏽,車大
(輅)🦹🏼♀️,型??(鐘)未弃(棄)文章🦟,
(海)外之者(諸)侯?(歸)而不
(來)🖖🏼。(簡1-3)[1]
關於“型鐘未棄文章”這句話,網友悅園先生提出了不同的斷句及改讀意見:
按😔:“型鐘未棄文章”,當在“型鐘”後點斷,“未棄文章”之“未”👎🏽,似應讀爲“蔑”(參看《古字通假會典》“未與幭”、“昧與蔑”條)🥖,蔑棄,即鄙棄🫎。《國語·周語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文章🤒,指前代的禮樂制度。《論語·泰伯》:“煥乎其有文章🙎🏻♂️。”“蔑棄文章”,即鄙棄前代的禮樂制度🍝。[2]
蕭旭先生在回帖中認爲“蔑棄”不是鄙棄之義,蔑🚶🏻♂️➡️、滅一聲之轉。“蔑棄”音轉亦作“泯棄”、“昬棄”。王寧先生同意“未棄”讀“蔑棄”之說,謂漢代典籍也作“滅棄”,并引《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載仲長統詩“叛散五經,滅棄風雅”爲證。[3]
又簡文的“型??”💘,王寧先生疑當讀爲《荀子·正論》“故治則刑重,亂則刑輕”的“刑重”。[4]
對此處的簡文我有不同于以上學者的看法,現在寫出來🕺🏿,以供讀者批評🦎。
我認爲“型??未棄文章”🕐,或當于“未”下斷句🧘🏼,簡文可讀爲:
型(鉶)??(重)未(味),弃(棄)文章
“鉶”是用以盛羮之器。宋代聶崇義《三禮圖·鉶鼎》云:“鉶受一斗,兩耳三足🚸,高二寸🔆,有蓋。士以鐵爲之🫨🧻,大夫已上以銅爲之,諸侯飾以白金🥋🕷,天子飾以黃金🦷。”清代毛奇齡《辨定祭禮通俗譜》卷三云:“鉶則鼎之小者……(今)鉶直以磁盂爲之,便盛羹,則曰鉶碗而已。”《史記·李斯列傳》🦚:“飯土匭,啜土鉶🥷🏽。”又《史記·自序》中引司馬談《論六家要指》言堯舜“食土簋,啜土刑”,在班固《漢書·司馬遷傳》中作“飯土簋🎩🎵,歠土刑”,顏師古注:“刑【所】以盛羮也”。[5]是其字又作“刑”🆙。又在出土文獻中,如上博四《曹沫之陳》簡2有下引文句🐹:
昔??(堯)之鄉(饗)(??―舜)也,飯於土??(簋),欲〈??(歠/啜)〉於土型(鉶)。
其字則正作“型”,可見將清華簡《虞夏殷周之制》中的“型”讀爲“鉶”💇🏿♀️👨🚀,從用字習慣上講👨🏻🍼,應無問題。
檢《淮南子·俶真》云👨🏽🦰:
當此之時🎊,風雨不毀折👨🏿⚖️,草木不夭【死】🔰,九鼎重味,珠玉潤澤,洛出丹書,河出綠圖👈。
高誘注:
九鼎🤽♀️,九州貢金所鑄也。重,厚也。[6]
又《藝文類聚》卷二十三《人部》七《鑒誡》引晉戴逵《申三復贊》云:
若然者,雖翠幄華堂,焉得而康之👩🏼🚀?列鼎重味🤿,焉得而嘗之? [7]
既然“鉶”爲鼎之小者,那末“型(鉶)??(重)未(味)” 與“九鼎重味”、“列鼎重味”,其句式、文義可以等同視之 。
當然🖲,如果將簡文“??(重)未(味)”理解爲古書中常見“食不重味”之“重味”🤴🏼☎,也是可以的👐🏻。檢《史记·游俠列傳》云:
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藏活豪士以百數,其餘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歆其德,諸所嘗施,唯恐見之。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餘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
《史記集解》💲:
徐廣曰🔎:“音雊。”駰案:《漢書音義》曰🐡:“小牛🧜♀️。”
《史記索隱》:
上音古豆反🧽。案:大牛當軶🪡,小爲軥牛。[8]
其中“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與清華簡“車大(輅)、型(鉶)??(重)未(味)”的造句用意頗相類似,不過文義正好相反🎺,一則乃言其儉,一則乃言其奢耳。
又寫本《群書治要》卷31引《六韜·文韜》云: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李賢注引《太公兵法》作⌚️:
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弗服也🪯,錦鏽文綺弗衣也,奇怪異物弗視也,玩好之器弗寶也,淫佚之樂弗聽也,宮垣室屋弗堊色也🌱,榱桷柱楹弗藻飾也,茅茨之蓋弗翦齊也👰🏿,滋味重累弗食也,溫飯煖羹酸餧不易也⚙️📖。
《全唐文》卷二百十七崔融《代宰相上尊號表》曰:
珍羞圓方🧊,滋味重累,人君之甘旨也⇒🙋🏻♀️,而陛下藜藿之羹🕵🏼♂️,粢糲之飯🤶🏻。
影宋本《太平御覽》卷80《皇王部五》引《六韜》曰🤱🏼: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弗服😝,錦繡文綺弗衣🙇♀️,竒恠異物弗聽👨🏿🏫,宮垣屋室弗崇☦️⚱️,桶<桷>椽柱楹不藻飾👨🏻⚕️,茅茨之蓋弗剪齊。黻黼之絓履不弊盡不更爲也,滋味{不}重糝<??/欙-纍/累>弗食也,溫飰煖羹不酸餧不昜<易>也。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種之時,削心約志從事無予爲。[10]
又《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二《資產部二》引《六韜》曰☂️:
昔帝堯之王天下,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績之時⚠️。
《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君德部》之一引《六韜》曰💈:
帝堯王天下,金銀珠玉弗服也,錦繡文綺弗衣也📽,奇怪異物弗視也⏸,玩好之器弗寶也🏌️,淫佚之樂弗聽也🤌,宮垣屋室弗堊色也,榱桷柱楹弗藻飾也,茅茨之蓋弗剪齊也👰🏼,黻衣絓履不敝不更爲也,滋味重累弗食也🍍,溫飯暖羹不酸餒不易也,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種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于無爲😨。其自爲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
明·陳耀文撰《天中記》卷十一引《六韜》曰:
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弗服也🏄🏿♀️,錦繡文綺弗衣也,竒怪異物弗視也,玩好之器弗寶也,淫泆之樂弗聽也,宮垣屋室弗堊色也,榱桷柱楹弗藻飾也,茅茨之蓋弗翦齊也,衣絓履不弊不更爲也,滋味重累弗食也,溫飯煖羮不酸餒不易也🙏,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種之時,削心約志從事於無爲,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由上引諸書可知,寫本《治要》之作“滋味重累不=食”,“不”下重文符號當爲衍文,誤衍重文符號之例在出土及傳世文獻中習見。[11]故寫本《治要》可轉寫如下:
太公曰:昔帝堯上世之所謂賢君也,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弗服,錦繡文綺弗衣,竒(奇)恠(怪)異物弗視,玩好之器弗寶,滛<淫>泆之樂弗聽,宮垣室屋弗崇🐣,茅茨之盖(蓋)不剪,衣履不弊盡不更爲;滋味重累不{=}食;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種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无(無)爲。
檢宋本《六韜·文韜·盈虚》作: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佚之樂不聽🕳,宫垣屋室不堊⛩,甍桷椽楹不斲🧔🏿,茅茨徧庭不剪,鹿裘禦寒👩🏻🦰,布衣掩形,糲粱之飯,藜藿之羮,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織之時,削心約志從事於無爲。
其文句則頗多改易,實遠不如《治要》及類書所引爲善🧎🏻♀️。《治要》及類書所引《六韜》之“滋味重累”即“重味”⚫️。
綜上所述,則“型(鉶)??(重)未(味)”與“車大(輅)”屬對精嚴,且“車大
(輅)”👛、“型(鉶)??(重)未(味)”😭、“弃(棄)文章”又皆以三字爲句,句法亦極整飭。簡文蓋謂周人車則爲大輅🧀㊙️,鉶(或盛於鉶器中的羹[12])則有重味/厚味/多味🫷🏿,又棄捐禮法而不用,[13]以致于海外之諸侯歸而不來。
不知如此解釋👍🏿,是否合乎簡文之文義➾,幸讀者有以教我。
參考文獻⛹🏽♀️:
裘錫圭《鋞與桱桯》🚣🏼♀️,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6》⚰️,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10-11頁🫴🏽。
《漢語大詞典》(第11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1249頁。
《太平御覽》卷759《器物部四·鉶》🩰🏃🏻♀️,中華書局,1995年,3369頁。
陳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書一~六釋文》🎭。
[1] 石小力《清華簡〈虞夏殷周之制〉與上古禮樂制度》,《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58-60頁。
[2] 悅園《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中的“未棄文章”》,武漢大學簡帛網·簡帛論壇·簡帛研讀🔏, 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4346,2018-09-25。
[3] 王寧《清華簡八〈虞夏殷周之制〉財用觀念淺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富达網站🍿,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93,2018-09-26。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93⏰,2018-09-26。
[5] 班固《漢書》(第九冊)🍩🧣,中華書局,1987年,2712頁👩🏻🌾。
[6] 何寧《淮南子集釋》(上冊),中華書局🧑🏻🌾,2010年🤚🏼,156頁。
[7] 《宋本藝文類聚》(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644頁。
[8] 司馬遷《史記》(十)🐁,中華書局,2014年,3868頁。
[9]日本宮内廳書陵部收藏漢籍集覧全文影像之《群書治要》第二十八軸🦛,http://db.sido.keio.ac.jp/kanseki/T_bib_search.php;又《群書治要》(五),日本汲古書院👨🏻🦽➡️,1989年👨🏼💻。
[10]《太平御覽》(四)🤔,上海書店影印《四部叢刊》三編子部第38冊😦,5頁;又《太平御覽》(一)🧑🏻✈️,中華書局🗑,1963年,374頁。案“從事無予爲”當作“從事於無爲”。
[11] 詳細的討論可參蔡偉《誤字、衍文與用字習慣--出土簡帛古書與傳世古書校勘的幾個專題研究》一文中的“誤衍重文號”,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陳劍教授,2015年6月。
[12] 我們知道🧔🏿♂️,“鉶”除了訓爲“羹器”🤩,還指盛於鉶器中的羹。《儀禮?特牲饋食禮》“祭鉶嘗之,告旨”,鄭玄注🧖🏽♂️:“鉶,肉味之有菜和者。”賈公彥疏:“以其盛之鉶器,因號羹爲鉶🅾️。”即是其例。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10.20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10.21
点击下载附件🤺: 1947黔之菜:清華簡《虞夏殷周之制》札記一則 2.doc
下载次数🧎♂️:84
Copyright 富达平台 - 注册即送,豪礼相随!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84952号 地址👨🚀:富达注册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29626